正文 中國戲曲節目的發展與變革(1 / 2)

中國戲曲節目的發展與變革

藝術天地

作者:劉慧

摘 要: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電視節目也不斷發展變化,更符合大眾口味的綜藝節目逐漸占領了視覺消費市場,戲曲節目的收視領域在不斷萎縮。秉著更好地傳播和推廣我國優秀的戲曲文化的責任,一直以來藝術工作者、電視工作者等都在不斷探索戲曲節目發展的新方向。

關鍵詞:戲曲;電視節目;傳承

[中圖分類號]:J61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1

對於中國戲曲節目的發展與變革的一些思考緣起於今年由中央電視台打造的一檔名叫《叮咯嚨咚嗆》的真人秀節目。節目的內容是中韓兩國明星一起拜師學習我國傳統戲曲,目的是宣揚我國傳統文化。雖說是一檔戲曲節目,但是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非常值得欣喜的是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去了解和認識戲曲藝術。

中國戲曲文化從起源到成熟,幾乎伴隨了我國整個農耕時代,是我國非常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傳統表演藝術,也是世界三大古老戲曲之一。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傳統戲曲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下,作為我國傳統藝術,大家似乎有意無意地給它打上了“高冷”、“上層”或是“小眾藝術”的標簽,讓年輕一輩的人都用些許“不可褻瀆”的心態來看待戲曲藝術,造成普通群眾與戲曲藝術漸行漸遠,逐漸走向“邊緣化”。麵對如此,戲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成為了我們重要的課題和目標,而在當今,電視媒體是傳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式,人們的視覺消費已經從傳統的戲台表演轉向銀屏,戲曲的傳播需要借助電視媒體。

實際上,從電視媒體產生之初,作為我國獨有的表演藝術,一直以來在電視節目中都有其穩固的收視領域,中央電視台還專門開辟了戲劇頻道。但是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電視節目也不斷發展,更符合大眾口味的綜藝節目逐漸占領了視覺消費市場,戲曲節目的收視領域在不斷萎縮。秉著更好的傳播和推廣我國優秀的戲曲文化的責任,一直以來藝術工作者、電視工作者等都在不斷探索戲曲節目發展的新方向。製作精良、巨資投入的戲曲節目也屢見不鮮,為何《叮咯嚨咚嗆》就能夠引起廣泛的,特別是年輕人的關注呢?我認為是該節目在以往戲曲節目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和革新。

傳統的戲曲節目的藝術特征具有綜合性、虛擬性和程式性,戲曲類表演都是無實物表演,敘述故事和表達感情,不僅需要靠表演者的精湛演技,還需要觀眾對程式化手勢和道具等有一定的了解。而以往的戲曲節目也多以舞台表演、戲曲課程的形式出現,由此受眾大多集中於戲曲票友當中。受眾麵的狹窄限製了戲曲藝術的傳播,成為了戲曲節目發展的第一個瓶頸。

對於受眾麵的問題,電視節目工作者一直在進行各種各樣的嚐試,雖並不能做到像時下歌曲選秀類節目一般做到全民參與,但是通過不解的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一些成果。如河南衛視打造的《梨園春》節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節目讓普通戲迷們作為參賽選手進行比賽,跟時下熱火的選秀類節目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成功的節目營銷,一度掀起收視熱潮。而《叮咯嚨咚嗆》在此基礎上融合了“明星效應”、“真人秀”等元素。將明星變成“普通人”來學習戲曲。首先,學習的對象變成了時下當紅的明星,其本身就具有收視號召力,且他們的粉絲一般集中於年輕一輩,這樣一來,通過明星效應就將原來的集中於戲曲票友的收視群體拓寬到了年輕一輩。但是節目也並沒有為了迎合年輕人將節目完全的娛樂化,明星的參與隻是將原來的普通人換成有收視號召的明星。值得推崇的是節目也邀請了韓國的明星來參與,不僅是體現了我國與韓國一衣帶水的密切關係,更是希望借此向別的國家和地區推廣我國戲曲藝術的願望。在戲曲方麵,無論是強大的導師陣容,還是嚴謹的教學態度都保證了該節目的水準和格調,並不是網絡上反對者所謂的該節目是“低俗化”了戲曲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