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析簡化在藝術中的體現(1 / 2)

解析簡化在藝術中的體現

藝術天地

作者:倪莎

摘 要:在藝術的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作品都存在著簡化的形式。文章將探討在藝術作品中簡化的體現以及分析蘊含在簡化形式後的深刻意義。簡化並不是隻是單指形式的簡單化,它往往凝結著藝術家在長期藝術積累中的豐富經驗和藝術情感,是用簡單的形式表達出複雜的事物本體或隱藏在形式之後深刻的內涵。

關鍵詞:簡化;阿恩海姆;藝術語言

作者簡介:倪莎,女,漢族,湖南懷化人,河南大學藝術學院2013級研究生,專業:美術學,研究方向:當代美術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B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1

有人這樣說過,一個剛邁入藝術大門的人,往往做不到簡化,而真正的簡化往往要費盡藝術家的畢生心血。誠如阿恩海姆在書中多次拿兒童繪畫與大師作畫比較一樣,看上去似乎大師畫沒有比兒童畫有更多的元素,但是藝術大師的作品我們可以說藝術品,而兒童畫我們隻能把它停留在簡單的意義層麵。簡化不僅僅隻形式上的簡單,更多的是這種形式下表現出的深刻的內涵。藝術大家們往往能以簡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傳遞出深沉而又含蓄的內涵,另人想無限的往裏探究,引發世人與藝術的各種“對話”……這就是藝術大師與兒童繪畫的根本區別。

在藝術的領域裏,“簡化”往往具有某種對立於“簡單”的意思,被看作是藝術品的極其重要的一個特征。阿恩海姆說當某件藝術品被譽為具有簡化性時,人們總是指這件作品把豐富的意義和多樣化的形式組織在一個統一結構中。在這個結構中,所有細節不是各得其所,而且各有分工。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筆墨是一種最具簡化的中國畫工具,以墨帶色,力求單純、明快、概括。在“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的文人畫上,更是將這種簡化達到極致。寥寥幾筆,抒寫了心中的無限情趣,同時能達到“筆簡形聚”、“形全神足”的效果。而我們要做到中國繪畫中的“神似”,很多時候都不是通過對事物各方麵的細致入微的描繪來達到,而是必須使用抽象簡化的藝術符號。通過簡化的藝術符號的把握,傳達出描摹對象的特征和內在本質,從而達到“以形寫神”的目的。而中國畫所追求的意境,往往要虛實相生,要有筆墨情趣。而那種空靈與悠遠的意境以及生動的筆墨情趣往往是凝聚了畫家的高度簡化的藝術語言的,這些傳遞給後人無限的意境美與想象。

而這種簡化同時凝聚了藝術家們的深厚的藝術功底和智慧。中國繪畫中的枯木竹石等意象,在《芥子園畫譜》以及其他的繪畫理論中擁有一套總結流傳下來的作畫理論的同時,大師門在自己的畫作中根據自己的風格對它們進行了不同的“闡釋”。這些往往體現著他們的藝術思想和所要表達的情有獨鍾。而在西方繪畫中亦是如此。庫爾特·貝德特在《論簡化》中說過簡化是在洞察本質的基礎上所掌握的最聰明的組織手段。這個本質,就是其餘一切事物都從屬與它的那個本質。提香以短粗的毛刷作畫是因為想要拋棄外部表麵和邊界線,使簡化達到更高的程度,整幅畫隻用一道工序就完成了;倫勃朗的藝術造詣達到一定深度時拒用藍色;丟勒再現陰影和體積時所利用的彎曲筆畫都是為了使自己的作品達到更高程度的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