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師範類高校困難學生群體狀況特點及資助對策
文化長廊
作者:黃建勳
摘 要:高校困難學生群體是高校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困難群體工作意義重大。師範類院校因其特殊性,無論在困難群體人數比例、學生組成和學生特點上都有其一定的獨特性。通過深入分析師範類高校困難學生群體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出資助和應對策略,對於做好師範類高校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全麵提升高校育人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師範類高校;困難學生;資助
[中圖分類號]:G51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2
高校困難大學生群體是大學生群體中的重要組成結構,困難大學生群體的穩定關係著大學生群體整體的穩定性。國家高度重視高校困難學生群體資助及相關工作,近年來,連續出台多項資助政策,如擴大資助項目受眾範圍,提高資助額度,豐富資助項目內容等等,無論從資助金額還是資助覆蓋範圍都得到大大提升。師範類院校相比較其他類別高校具有獨特的特點。如何做好師範院校困難學生資助相關工作,保證師範類高校大學生群體穩定並順利完成學業,是師範類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師範類高校困難學生群體特點
1.困難學生人數多,所占比例大。
師範類院校相對於其他院校,困難學生比例較高。以筆者所在學院為例,困難學生群體占學生總群體的40%以上,在每年的貧困生困難認定、助學金評定等工作過程中,申請學生人數眾多,給相關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造成師範類院校困難學生人數多的原因存在多方麵的因素。一方麵,對師範類院校曆史傳統認識造成了這一現象。長久以來,師範類院校因享受學費減免、生活補貼等優勢,一直是貧困學生選擇高校求學方向的重要選擇。近年來,盡管針對師範類院校的相應補貼政策有所變化,但多年來對師範類院校的觀念對於考生的影響,特別是報考時的影響依然很大。另一方麵,師範類院校生源比例以農村生源為主,造成了困難學生在學生群體中所占比例較大。在當前的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下,很多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依然落後於城鎮,這就給農村家庭供養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困難。
2.困難群體中女生所占比例較大
師範類高校女生數比例較大,與之相對應的,在困難學生群體中,女生所占比例也較高。如筆者所在學院,2015年評定的困難認定的學生群體中,女生占80%,在助學金評定、勤工助學崗和助學貸款等工作中,女生所占比例也遠遠高於男生。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依然和傳統報考觀念有很大關係。很多地區,特別是相對落後貧困地區的女生,在報考時,受到傳統報考觀念的影響,認為師範類學費和生活費相關花費較低,同時認為作為師範生,畢業後就業求職能夠找到一份相對穩定的教師工作,因此在報考時常常傾向於報考師範類相關院校。很多貧困女生的家庭還常常有多個兄弟姐妹,家中多個孩子同時上學,家庭供養壓力較大,求學與生活條件變得更加艱難。而這一情況下,女大學生往往是最不受重視的一員,很多困難家庭女生,常常將自己的生活水平壓到最低,從而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3.困難學生壓力較大,易出現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的出現會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專業學習和綜合發展等方麵產生一係列的消極影響,因此分析理解其產生規律,了解掌握其表現特征,是開展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環節。困難學生常常伴生相關心理問題,這一點在師範類院校尤為突出。不少師範類困難學生常出現內向、不善言談、自卑等心理問題。在生活與學習中,麵對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常常容易非常規思維,容易走極端。就困難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而言,主要集中在認知、情感和行動三個維度,由於家庭困難,學生自身很難完全融入外界環境中,因此對外在的校園環境和集體生活產生了認知層麵的缺失和誤解,進而無法在大學生活中獲得個人成長需求的滿足,情感層麵上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行動這一外在表現也就更難取得合理有序的進展,心理問題也就相繼產生。而師範類高校困難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呈現特殊性、內隱性和整合性的特點,這便要求在開展相關工作時應運用綜合教育和針對輔導相結合的原則,剛柔相濟,把握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