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時代國家領導人媒介形象建構探析(1 / 2)

網絡時代國家領導人媒介形象建構探析

文化長廊

作者:馬祥

摘 要:新媒體技術的普及,使得網絡媒介成為主流媒介的重要一員。在網絡時代的背景下,構建良好的國家領導人媒介形象是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亟需完成的事情。本文將從領導人的自拍照說起,通過探究當代中國領導人在網絡媒介中形象構建的變化,為更好的提升領導人媒介形象提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媒介;領導人;媒介形象;建構

作者簡介:馬祥(1986-),女,重慶市江北區人,重慶能源職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影視與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1

今年5月,在北京天壇舉行“太極瑜伽相會”中印文化交流活動時,一張印度總理莫迪和我國總理李克強的自拍照,在新浪微博上廣為流傳,引發熱議,莫迪總理迅速成為“中國網絡紅人”。[1]這條標題為“來自拍,謝謝李總理”的微博,被網友轉發70274次,評論2269條,被點讚101061次。在受眾碎片化、閱讀圖片化的時代背景下,受民眾關注,贏取民意支持已經成為普通人到國家領導人的普遍追求,國家領導人的言行舉止無疑是國家形象的重要體現,舉手投足都會引發國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因此,在網絡時代積極構建良好的國家領導人形象,有效傳播有利於增強國家凝聚力和向心力,成為實現和諧社會,維護政治穩定的一種新途徑和新視角。

一、 我國領導人媒介形象的轉變

媒介形象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在媒介市場競爭語境下的媒介形象是指,社會公眾和內部員工對傳媒組織的整體印象和評價……[2]領導人的形象和聲望無疑是他們從政的資本,塑造良好的形象對任何國家的領導人而言,十分重要。而形象的塑造必須要依托傳播途徑,即媒介。在我國特殊的政治製度和傳播體製下,國內主流媒體在塑造我國領導人形象方麵並不具有明顯優勢,在大多數擁有特殊政治地位的媒介運作下,主流價值觀的傳播仍占大部分比例。之前我國領導人在新聞報道中,一向以標準化的形象、程序化的語言呈現在大眾麵前,對國家領導人的報道也長時間停留在宏觀層麵,對涉及到具體問題的微觀層麵沒有進一步的深究。人們更多的是通過官方媒體發布的新聞、會議、考察中,才能一睹國家領導人的風采,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家領導人高於普通大眾的錯覺,其神敏感更是不言而喻的。

十八大誕生的新一屆領導團隊,領導人媒介形象建構更顯人性化,這種形象塑造的轉變尤其體現在網絡媒介的傳播上。比如,被網友譽為2014年最火歌曲的《習大大愛著彭媽媽》風靡全國;彭麗媛服裝遭熱捧,“淘寶同款”火速出爐;上海護膚品牌“百雀羚”銷量陡增等。這無疑有效改善了民眾對我國領導人的刻板印象,潛移默化中拉近了與民眾的距離。

二、網絡時代國家領導人形象構建的新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