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網絡傳播環境下的領導人媒介形象建構具有信息源增加、新媒體助力、受眾需求改變等新特點。
(一)信息源增加。在傳播學中,學者們把人類的傳播活動大致分為三種:人際傳播、群體傳播、大眾傳播。領導人媒介形象傳播方式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在網絡時代,人人都是傳聲筒,領導人的言談舉止,一顰一笑更是受到多方麵的關注。這三種傳播形式都會考慮到傳播的有效性,受眾接受信息源增加,對領導人形象構建提出了新要求。
(二)新媒體助力傳播。傳統媒體中的報紙、廣播、電視,在時間和空間中傳播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而新媒體無論是在信息傳輸量的豐富性,還是信息形態的多樣性上都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簡單理解為,傳統媒體是點對多的發散性傳播,而新媒體可以是多對多的全方位傳播,當今受眾也可以作為信息的二次傳播者,使得信息傳遞時間縮短,流通速度加快,助力領導人媒介形象傳播。
(三)受眾需求改變。隨著時間的推移,信息爆炸時代來臨,信息壟斷成為曆史,人們擁有更多自由表達的平台,輿論監督也日益成熟。受眾對於圖像的接受能力遠遠超過對於文字內容的接受。比如,複興工作室推出的習近平和彭麗媛夫婦的漫畫形象比華麗的文字辭藻更容易引人注意,即使是不關注政治的人們也樂於參與其中,津津樂道。
三、 網絡時代國家領導人形象提升的新路徑
國家領導人作為國家形象的代表,其媒介形象必然成為社會公眾認知國家的符號和標誌。所以在網絡時代,特別是大眾傳播媒介高度發達的當下,領導人媒介形象的塑造,成為各國政要以及各級媒體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方麵,注重從宣傳自身到著眼民眾出發。國家領導人不是高高在上的,“親民”形象的塑造會使民眾更容易接受,進而產生共鳴,領導人與普通大眾的信任關係將會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麵,注重信息傳播效果。“說教式”新聞、“填鴨式”新聞已經在傳統媒體中逐漸摒棄,在網絡時代,領導人的工作態度和務實精神借助新媒體的助推,像自拍照式的圖像表達方式更容易客觀反映事實,“有圖有真相”也不再是一句口號。
總之,在網絡時代中,信息源增加,傳播渠道多樣化,受眾對領導人媒介形象構建有了更多的參與權和表達權,甚至受眾會成為第一信息來源。傳播環境的變化,領導人形象塑造也要適應新的時代,主動加強與民眾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主動運用新技術傳播,以開放、豐富、立體的姿態展現大國領導人的形象。然而,國家領導人媒介形象的改變也並非一朝一夕能夠達成的,可喜的是我國新一代國家領導人已經意識到媒介形象對於國家的重要性,也正在努力做出改善。
參考文獻:
[1]毛茹《總理自拍照》,知著網,微信號:covricuc,2015.5.16
[2]朱春陽《媒介形象創新策略分析》[M]複旦大學博士論文集,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