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1 / 2)

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

文化長廊

作者:王琪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實踐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1

科學發展是以加速社會經濟、提高人民生活、豐富文化積累、建設生態環境等為目的的科學發展。它也是以人為本的發展,目標在於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的發展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時代在變遷,社會也在高速的發展。從抗日戰爭以來,我們就一直運用毛澤東主義思想來治理整個國家,因此中國的發展才可以如此之快。在構建新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中國共產黨也在無時無刻的求發展,在黨和人民群眾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下,依靠中國現在的基本國情,經濟發展情況,文化發展情況,以及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為根據又探索出了一套新的理論,那就是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正是總結世界各個國家的發展經驗及教訓的基礎上得出的。因此它不僅順應了曆史發展的潮流,也吸取了各個國家發展中所得到的經驗和優秀成果。科學發展觀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製定了我國發展的詳細計劃,打算調動起黨和人民群眾的積極性,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將這些計劃有步驟、分階段的一步步實施,在摸索中前進。科學發展觀是黨在2003年第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若幹問題的決定》的文件中第一次被提出來的這是新一屆的中央領導所提出來的理論。它依靠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鄧小平理論、馬澤東思想,並依靠了中國基本國情,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要求與創新發展的觀念,再加上中國不斷發展實踐創新所累積出來的經驗總結出來的。

科學發展觀,強調的是科學發展、以人為本。也正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理解學習和創新。所以科學發展觀不僅在國內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讚同,在國際上也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所以堅持學習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是我們中國社會快速發展的不二選擇。科學發展強調了多方麵的發展,即經濟發展、文化發展、生態環境發展。這三個發展無論哪個滯後不前,都會使中國社會發展動力不足,因此我們也要努力使這三個目標均衡發展,達到齊頭並進的效果,真正實現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是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的重要理論。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發展的新成果,它吸取了眾多理論的精華,成為了符合當代中國國情,適合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可當之無愧的作為新中國的發展論。

“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也是最重要最艱巨的任務。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在執政以後,其首要的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國現在正處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的初級階段,隻有大力地發展經濟,才能保證社會其他方麵的發展穩定進行,為社會主義全麵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和經濟保障。而“以人為本”則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之所以要全麵大力的堅持經濟發展,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群眾的整體生活質量。國家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所提出來的一係列政策也都是以人民的利益為落腳點。把實現好維護好落實好廣大人民的利益作為最根本的奮鬥目標。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戰略要求則是“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則是“統籌兼顧”。我們既要大力發展經濟力量,也不能忽視文化、生態環境的建設。全麵發展是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麵的協調發展,是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隻有全麵協調各個方麵的發展,做到統籌兼顧,齊頭並進,這樣才會使社會主義的發展更加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