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上回書說到長生道也行動了起來,劉洋要教徒下山,啟用一直蟄伏在城中,但是從來沒有啟用的三個閑棋冷子,也是長生道的底牌之一。而木青冥他們入夜之後,也前往了文廟附近,找尋老花子王。但老花子王沒有找到,卻看到了閑極無聊的總督府衛兵,在夜幕下肆無忌憚的欺負一個老人。引出來長生道弟子下山,找到了城中的最後一處據點。索性的是,這裏並未被清洗。教徒叫門後,門內之人趕忙來開了門,卻是往日就在木青冥身邊工作的小黑子。見了劉洋信物後,小黑子趕忙把教徒迎了進去。】
夜幕有靜謐的美麗和魅力,也有藏汙納垢的能力。
黑夜總是給了一些人肆無忌憚的勇氣。
長生道的教徒悄然下山,潛入城中,也沒有使用匿跡咒,大搖大罷的順著小西門來到城裏,走進了篆塘碼頭附近,錯綜複雜,縱橫交錯的小巷子裏。
這裏住著的,都是附近碼頭上謀生的人們。而小巷狹窄,兩側的屋舍又很緊皺,是城中地勢最為複雜,又四通八達的地方,宛若迷宮一樣。
一不小心,或是不熟悉這裏地形的人,就會一直在巷子裏轉圈圈,一時間也難也走出去。
他邊走邊看,不一會後,在巷子裏看到了一個門頭上蹲著一隻瓦貓的小院,趕忙走了過去,站到了門前。
瓦貓,是昆明地區的民居的一種民俗,就是在居所正中上方房頂安置瓦貓。
所有的瓦貓用陶製作,造型為張著大口的貓,瓦貓造型為麵目猙獰的神怪。而瓦貓的使用有一定的規矩,並不是所有房屋都要安置。如果自己家的大門外正對的方向有廟宇高房,或正對著一家人的房屋,就會認為不吉利,被對方“戧”著,影響了自家的財運,甚至帶來疾病或災禍,為此,就在自家房的大門和正堂屋頂安放一尊瓦貓。
現在,就在這個下山而來的教徒前麵的門頭上的瓦貓,安放的倒是正確,也沒有對著對麵人家的屋子,而是對著他家的院牆。就是這貓頭上的雙眼,用紅色原料,勾勒了幾筆。整個眼睛,就像是點上了血淋淋的紅色眼珠子一樣。
長生道這個教徒暗中一看,知道這個瓦貓是符合劉洋給他的條子上的特征的,於是踏步上前,敲了敲門。
敲門聲打破巷子裏的寧靜,不一會後,門後的院中,就傳來了發問聲:“誰啊?”。
緊接著有腳步聲,朝著這邊而來。
門外的教徒暗中鬆了一口氣,看來此地沒有被人清洗,劉洋要他來找的人,依舊安然無恙。
又過了一會,大門打開,往日在戚家貨棧跟著木青冥做事的小黑子,提著一盞燈,從門縫裏探頭出來,借著微光,把來人上下打量一番,覺得很是眼生,於是問到:“你找誰?”。
“我找你。”登門造訪的教徒,拿出了劉洋給的信物玉玦,亮給了小黑子一看,又快速收了起來。
那小黑子一見玉玦,立馬麵露畢恭畢敬,左右張望一番後快速退後一步,對來人急聲說到:“快進來。”。
來訪者點頭著邁步向前,邁過門檻後進入院中。
小黑子又探頭張望門外一番,縮回了頭去,把門關了起來。
小巷之中,再次恢複了寧靜。
一樣在夜幕下寧靜的,還有文廟附近一帶。
黑夜下,周圍的建築和草木,都隻能看到個影影綽綽的輪廓。
木青冥輕輕地一捏,就把堅硬的石頭捏的粉碎成了一把齏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