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肉芝(1 / 3)

【書接上文,上回書說到木青冥耐心的聽著老花子王,講起了他在梁王山中的遭遇。原來老花子王誤入山洞,陷入陣法機關之中打轉不停,但又機緣巧合,並未被一直困在機關陣法裏。逃出來的老花子王,進入了山中一座石室,見到了滿地金銀珠寶,起了貪念。於是他從石室深處的大門上,摳下來了一塊玉佩。引出來木青冥從玉佩中,看到了古代巫族文字,猜測這石室和古代滇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而老花子王繼續講述自己的奇遇,不曾想石室中大門敞開,從中衝出一個怪物。】

夜色深沉,星光黯淡。城中夜風發出尖銳的長嘯,吹得篆塘碼頭一帶水波掀起浪花道道,停靠在碼頭上的貨船,在波濤中左搖右擺著。

濕氣隨風而起,竄上了岸上去。

距離篆塘碼頭,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小巷子裏,院門開啟,門軸轉動的咯吱細響,打破了小巷中夜幕下的靜謐。

之前進入這個院落裏的長生道教徒,悄然出門,左瞧右看一番,確認附近無人後,匆匆離開。

劉洋讓他冒險入城所辦的事情,已經完成。

小院的大門,再次緩緩地關了起來。院中之人,也並未出門相送。

那個教徒輕車熟路地鑽出了巷子,站到了篆塘碼頭邊上。

夜幕下,看見碼頭外的蕩漾碧波,隻能依稀聽到潮水來去徘徊的浪濤聲。

這個教徒毫不猶豫的往下一跳,躍入水中。

隻聽得噗通一聲,浪花飛濺,教徒就消失在了水麵上,潛入了水底,順著連通了篆塘碼頭的大觀河,朝著滇池方向遊了過去。

夜幕下,這附近住著的眾人已經熟睡,誰也沒有發現教徒躍入水中。

隻有不遠處的一處貨倉屋頂上,一個身披黑衣黑鬥篷,與夜色融為一體的人,靜靜地注視著這一切。

直到那個教徒,消失在了這個黑衣人的視線之中,黑衣人才身形一晃,在夜幕下化為一縷縷青煙,隨風飄散,消失在了黯淡的星空之下。

之前那個教徒的一舉一動,以及這個教徒去往了巷子裏,小黑子家裏做什麼,說什麼,黑衣人也都一清二楚......

黯淡的星空下刮起了冷風,但是在那鎖龍人的結界之中,卻驀然安靜了下來。

冷風連結界,都穿透不進來。

寂靜下,木青冥暗中細看,抬在自己手中的那一塊子母玉。其中的子玉已經被雕琢成了其他的形狀。從外形上來看,它像是一個舉著短刀的人。

不過,由於這個形象過於的抽象,要稍有一點想象力,方能從扭扭曲曲的外形裏,看出這個模樣。

張曉生也好奇的湊了過來,看了半晌,愣是沒有看出來是什麼,於是好奇的問到:“師父,這是什麼符號啊?我曾經刨過唐宋元明清的大墓,從未在那些墓中,見過這種古裏古怪之物。”。

不過他張曉生用的是意念傳音,因此此話隻是回蕩在了木青冥和墨寒的腦海裏,老花子王並未聽到。

木青冥緊盯著手中子母玉的眼中精光乍現,一閃而逝,也用意念傳音對張曉生,還有自己妻子墨寒說到:“此乃上古時期巫族創造的文字,它比我們現在所用的文字,倉頡所造的漢字還要古老一些;曾經在長江以南地區曾經盛行一時。軒轅黃帝擊敗蚩尤,九黎部落殘餘部族難逃,也將此文字帶入了長江以南的叢山峻嶺之中。但有個傳說,倉頡所造的漢字,也是在巫文的基礎上創造的。之後,巫文在西南各部族之中,那些巫師和祭祀裏流傳開來,一般用於祭祀祈天所用。也是各部首領和頭人們,用來書寫機密的專用文字。但是在當時也是鮮為人知的,所以濁胎的史書古籍,基本都難以找到記載。”。

木青冥讓墨寒和張曉生,都大致了解了一下這個古老的文字後,想到這滇中地區,過去乃是古滇國地界。尤其這五百裏滇池沿岸,盡是古滇國的地域。

老花子王這個老人家,從梁王山上的山腹之中,摳下來的這塊帶著巫文的玉石,會不會是和古滇國有關係?

想到此,木青冥又聯想到,莫不是老花子王當年闖入了的,是古滇國的陵墓?

“老人家,你去的那地方像是墓室嗎?”木青冥才把這個想法,暗中用意念傳音告訴了張曉生,張曉生當即就對那老花子王問到:“或者說,它像不像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