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傷心”事件

養生視野

近日,美國《預防》雜誌刊文,總結出一些最意想不到的心髒威脅。

1.常用抗菌皂

美國2013年的一項研究顯示,三氯生是抗菌藥皂和牙膏中含有的有效化學物質,它與甲狀腺疾病有關,還會形成難以殺滅的、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細菌,從而對心髒和肌肉組織造成損害。

2.在鬧市騎車

比利時哈塞爾特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無論開車、騎車或步行上班,隻要經過車輛密集的路段,都會增加心髒病發作危險,主要原因是尾氣汙染。其中騎車上班者危險最大,因為這些人吸入的尾氣最多、“受汙染”最嚴重,他們同時還要耗費一定體力踩踏自行車,容易引發供血不足。因此,建議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在交通擁擠的高峰期不要選擇騎車出行。

3.愛吃罐裝食品

罐裝食品中含有雙酚A,它是一種強效的激素幹擾物,與乳腺癌、情緒障礙、肥胖症和不育有關。2012年,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研究人員還發現,雙酚A同樣會增加心髒病危險,即使是小劑量的雙酚A(通常接觸量)也會導致危險的心律失常和造成心髒性猝死的不規則心跳。

4.霧霾籠罩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證明,陰霾天中的顆粒汙染物不僅會引發心肌梗死,還會造成心肌缺血或損傷。美國調查了2.5萬名有心髒病或心髒不太好的人,發現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後,病人病死率會提高10%~27%。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徐成斌教授認為,心髒病患者在霧霾天會加重病情,如心衰病人呼吸困難或短促時,心衰會更嚴重。

5.蹺二郎腿

美國《血壓監控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蹺二郎腿的坐姿容易導致血管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上升7%和2%。美國康涅狄格州心髒病專家斯蒂芬·斯納特拉博士表示,經常蹺二郎腿還會增加髖關節壓力,導致腿部靜脈壓迫,甚至會增加血栓危險。

6.雞蛋吃太多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40歲之後,每周至少吃3個雞蛋黃的參試者,頸動脈斑塊明顯比每周最多吃兩個雞蛋黃的人更嚴重。研究負責人、神經病學教授大衛·斯賓斯博士表示,高膽固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險。雞蛋黃的膽固醇含量相對較高,攝入過多會增加頸動脈斑塊的堆積,導致血流量減小,心血管危險增加。蛋黃吃得越多,這種危險就越大。因此建議要控製每周雞蛋的食用量(編者注:成年人每天吃1個雞蛋是安全的)。

7.長時間堵車

2010年,德國黑爾姆霍爾茨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調查了1500名心髒病發作的幸存者,結果顯示:人們陷於交通堵塞1小時後,心髒病發作的風險增加了3倍,其中女性、老年男性、失業者以及有心絞痛病史者最易受到影響。原北京市心血管防治辦公室主任姚崇華教授分析說,擁堵的交通很容易讓人緊張、焦慮,引發血壓升高。駕車時高度緊張也會促使心跳加快、心肌疲勞,容易誘發冠心病。此外,如果堵車時打開窗戶,髒空氣就會攜帶著大量汙染物迎麵撲來,不僅傷害心髒,也會殃及到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