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節(1 / 2)

不光文治通達,承天太後的武功也好,對於有著尚武善勇的遊牧民族傳統政權而言,“遼以鞍馬為家,後妃往往長於射禦,軍旅田獵,未嚐不從。”因此,女子統軍作戰自然尋常,而睿智果敢的蕭太後更甚。每入寇,親禦戎車,被甲督戰指麾三軍,賞罰信明,將士用命,或出謀或通好,皆大局處著眼,視實際情況而定。不僅體現出她具有著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和非凡的勇氣魄力,更展現了她作為一個政治家所具備的戰略眼光和靈活手腕。

統和四年,宋太宗欺遼聖宗年幼而女後攝政,大舉北伐,意圖收複燕雲十六州。正月,宋軍兵分三路,東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雲州、朔州。

蕭太後命耶律休哥守幽州,耶律斜軫抵禦中路及西路宋軍,她自己親自駐紮駝羅口居中策應。最初宋軍進展順利,一舉攻陷了岐溝關、固安、涿州,寰州、朔州、應州等地投降。太後避實就虛,支援耶律休哥大敗了東路軍大將曹彬,殺得宋軍死傷不計其數。七月,又命耶律斜軫向東、中二路反擊,粉碎了宋軍北伐的圖謀,宋太宗下令全線撤退。途中,遼軍俘獲西路宋軍名將楊業,該將不降絕食而亡。

統和二十二年閏九月,蕭太後以索要周世宗收複的關南地為名,大舉伐宋。 避實擊虛,繞過宋軍固守的城邑,長驅直進。十一月,破德清軍、通利軍,兵至宋都開封的門戶澶淵。北宋王朝一時間朝野震動。

蕭太後揮舞刀槍劍戈兵臨城下,宋朝廷上已經亂成一鍋粥,一些文武官員主張南下遷都,以避其芒。時任丞相的寇準耿耿丹心,強項說服宋真宗禦駕親征,使得宋家士氣大振。遼大將先鋒官南京統軍使蕭達凜在前線察看地形督戰時被箭射頭部,當晚死去。遼軍士氣受挫,又是孤軍深入,頗感疲憊,加之有後方宋軍襲擾後路,戰況急轉直下,處境對遼軍極為不利。此時蕭燕燕審時度勢,充分把握宋廷怯戰求和的急迫心理,施展她機智靈活的高超手段,一邊派使者,提出“罷戰言和”的願望,一邊派兵加緊攻打宋境其他城池,以給自己談判添加籌碼。於是,兩邊唇槍舌劍,幾番交鋒後,遼化被動為主動,簽署“澶淵之盟””,宋以“歲輸銀10萬兩、絹20萬匹”的代價達成撤軍協議。

一一一一一

韓可孤神思天外。兩位娘娘的事跡都是聽先人講述,觀史書記載,也不知有幾分真假,含多少水份,但也足以讓他振奮了。若是當今這位蕭奪裏懶皇後也有如此的膽略智慧,大遼國中興有望矣!韓大人靜立在庭前的椿子樹下向天祈禱。

___________

聞聽皇後娘娘鑾駕欲來澤興府,擺明是尋北安州的庇護而來,這是對韓可孤以下眾官員這段時期努力的肯定。天大的殊榮哦,兩府上下都是歡喜雀躍,忙乎著張羅迎接鑾駕事宜。卻不料中途陡生出變故,才晉身從四品武威將軍的劉升,常聽些說書唱戲的三國故事,記住了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典故,便效仿著依仗自家武力人馬,要強迎皇後到自己的屯駐防地隆聖州駐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