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節(1 / 2)

在要緊關頭被契丹族人無情拋棄,蕭霞末心苦得喉嚨發幹,當初朝廷派來狐賀任副督,實際就有監軍之意,已經隱示出了不信任的態度,隻是自己始終僥幸著以為有澤興府在側,他們自然知道唇寒齒亡的道理,斷不能棄北安於不顧。誰知這個想法竟大錯了,一招錯步步錯,他重重咳嗽幾聲,心中惱恨自己幼稚草率輕信麻木,緊了緊手中旗槍,掌心裏觸感微涼。

曆經遼太祖德祖兩朝,用十餘年的時間將奚族統一到契丹政權之內。此後,兩族人逐漸融合在一起,奚六部大王和人仕遼朝的奚族官員用蕭姓,成為契丹蕭氏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有蕭觀音等做到遼國的妃後。看似如此密切的關係,卻在一朝被棄之如敝履,果然異族當疑,異心當誅。

看向戰鬥中的屬下,士氣還算旺盛,但麵容上都流露出可怕的絕望和無盡的疲憊……哀兵不見得必勝,親眼目睹親人們生命受到威脅,心理上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往往比戰揚上的刀槍更加可怕。一批批迅速燃燒盡血勇的族人前仆後繼倒了下去,情形異常慘烈。蕭霞末此時已經不再在意戰鬥的勝負,而是需要考慮如何保留下更多的同胞,使奚族不滅,香火延綿。

無意識地抖了抖鎧甲,落在上麵的塵土四散,在陽光下迷茫一片,蕭霞末握著旗杆的手緩緩鬆開又緩緩合攏,用力得像是要把它攥折了一般。風嗚嗚咽咽的吹過,刮在崖崆石縫吱吱作響,猶如利箭破空。

蕭霞末麵無表情,心卻已經如遭箭穿得千瘡百孔,他生性剛強,但奚族卻已經承擔不起剛強,抬頭望了望離頭頂越來越遠的太陽,蕭霞末落了淚,佛祖的信仰來源與索取,在他看來那是欺騙是偽信仰,唯奉獻而換取來的尊重和敬愛才是真信仰,看著戰場上漸殺漸少的戰士,看著金兵押解著的族親,他不忍讓這些人死於對自己的信任,他不敢讓僅存的奚人斷絕與對自己敬愛。任淚流滿麵,他毅然絕然高舉起手中旗,揮舞出罷戰的旗語。

正在戰鬥中————

罷戰,便是解械。

解械,即是投降。

蕭霞末此時聽不到戰場上的嘈雜,雲停了,風停了,太陽沒了光熱,天地間一片昏暗,隻有孤獨,隻有屈辱,隻有無力,隻有淚千行。

——————

正在鏖戰中的雙方人馬聞奚軍戰鼓落聲,休戰角鳴,不由詫異,心中各自有一番喜怒哀樂,隨即都或多或少生出些如釋重負的感覺,從戰鬥開始到現在水米不曾沾牙,就是鐵打的人也要化了,況且金軍冒進,連晨餐都不曾進。奚兵們也是憑著胸中一口火氣在支撐,他們難以置信,雖然戰場上有險象環生,但勝負未定,親人們還未得解救,緣何就輕易罷手?他們不解,或冷肅,或沉默,或不滿,或氣憤。但不了解蕭霞末心思想法不代表可以不尊重嚴苛如山的軍紀和對王爺千歲的尊崇信奉,近乎與盲目的信仰崇拜使他們絕對相信自己的王爺無論做出任何決策都是出於對自己們的熱愛,所以隻要無條件服從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