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兩句承諾的基礎上,國務院也確實進行了一係列調整。10月8日,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免稅額從2萬元提高到3萬元,這對做小生意的人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
在義烏國際商貿城,李克強特地詢問幾位店鋪老板是否享受到國務院出台的為小微企業降費清稅的政策,特別是最新提到的“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免稅額提高到3萬元”政策。
李克強說:“如果有人來違規收費,你就拿國務院文件給他們看!”
總理擁抱了最小的網商從業者
李克強擁抱了可能是全國年紀最小的網商從業者、楊耀暉的“麻豆”兒子“小灰灰”。總理去了兩家店,“第一家是B2B,第二家是C2C”批發商童誌達是青岩劉村的網商中第一個迎接李克強的人,他在阿裏巴巴開店,他的客戶是淘寶店主們。
童誌達賣得最好的是一款收納袋。此前,童誌達在畢業後經過了做生意-上班-做生意-上班的幾個來回,最近5年才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路,他不善於做零售,直接麵對客戶們,批發商更對他的胃口。
“1到9月的銷售如何?”李克強問童誌達。
童誌達告訴《博客天下》,當時已經11月,他覺得總理可能問的是農曆(總理問的可能是1至3季度)。於是他告訴總理,大概已經做了900多萬。
李克強和身邊的幾位幹部交換了一個讚許的眼神。
“交稅沒有?”李克強繼續問。
童誌達有點不好意思,他持有的是個體營業執照。義烏的一位市領導趕緊告訴李克強:“我們對網商有一些扶植政策。”
李克強知道童誌達的店是“B2B”,他對這個行業毫不陌生。“有些外地來考察的幹部有時候會問我們一些奇怪的問題,”童誌達說,“我遇到過有人問我電商和電信詐騙有什麼區別。”
童誌達在他的店裏沒有曬出李克強和自己的合影,甚至連一條通告也沒有發。“對我而言這已經是一件很榮幸的事了,我們成為他關注的一個行業,我覺得不應該把他作為生意上的宣傳手段,那樣的話對他有點不尊敬。”
“生意還是要自己做的,我們跟零售也不一樣,和總理的合影可能會給零售店帶進流量來,做批發的大多都是老客人,他不會因為你跟總理合影就找你多拿一點貨,他隻有自己手上的賣掉才能跟你拿。”童誌達說。
一個月後,義烏市青岩劉村的淘寶店主楊耀暉想起11月19日晚上李克強出現在他家門前時的場景,還是非常驚喜。之前一天,街道上的幹部告訴他,可能有領導來,讓他打掃一下衛生,他還不知道來的人會是總理。
李克強進門前,楊耀暉正和妻子看剛做好不久的買家秀海報。“直到被握了手才反應過來。”楊耀暉說。
他的妻子傅燕雯立刻把李克強來做客的照片發了朋友圈,當天就贏得了200多個讚。
跟楊耀暉聊了幾句後,李克強點評道:“你跟前一家又不一樣,他是B2B,你是C2C。”
這是兩種分類,前者是商家對商家的電商模式,後者是個人對個人的電商模式。
在此前的幾年裏,對淘寶賣家要求營業執照和征稅的說法一直在流傳。
現行的解決方案是,加入天貓商城要求營業執照,而普通的淘寶賣家則並不要求執照。楊耀暉的店就是一家賣童裝親子用品的夫妻店,夫妻倆經營開店,剛9個月大的寶寶已經能穿最小號的童裝了,就擔任起了“麻豆”(模特)。
那晚李克強抱了這位“淘寶麻豆”界的代表。“小家夥真是個專業小模特!”臨走前李克強對楊耀暉說,祝願他的生意能從“井噴式”走向“火箭式”。
央視的鏡頭裏收錄了“小灰灰童裝”的店名,這使得很多好奇的觀眾去網上搜索楊耀暉的店。楊耀暉店裏平日的銷量是一百多件,總理走後第二天的銷量是平時的四倍,而“雙十二”那天是一千多件。過去店裏的一個美工和一個客服已經忙不過來了,他找了同學來幫忙。
總理帶來了熱鬧和銷量,淘寶店主報之以李,創造了一個新的就業機會。
“我不算做得好的,”楊耀暉說,“一年就做到金冠的有的是。”
楊耀暉是台州人,妻子是義烏人,去年從學校畢業後,楊耀暉從網上聽說義烏的青岩劉村是著名的淘寶村,就壯著膽子和妻子一起過來發展。
押中了“爆款”的淘寶店會一炮而紅,楊耀暉之前有一個皮帶店,他在商貿城裏看中的一款皮帶成了爆款。
大家都喜歡,都在搜,都在買。在搜索皮帶的時候,他的店排名很靠前。
“多的時候一個月有七千多條。”楊耀暉告訴《博客天下》。
熱鬧會衰退,爆款會成為舊款,在許多別的店上了類似的貨之後,楊耀暉的利潤開始下滑。
淘寶店船小好調頭,楊耀暉不需要有自己的店麵和倉庫,幾乎不會有太大的損失,他可以把擁有兩個皇冠的皮帶店掛起來,繼續做一個新店。
“不會浪費,以後要做別的,再把那個店改一改用。”楊耀暉說。他的新店就是李克強看到的這家童裝店,因為孩子的出生,他開始改做童裝,他的貨源來自網絡,並沒有從義烏本地拿貨。
但是青岩劉村的環境很好,楊耀暉說:“這裏民風比較淳樸。”這個村早已不是舊意義上的農村。1萬多名電商從業者在這裏生活和工作,快遞比大城市便宜很多,而且可以拚單,需要給自家模特拍照,可以直接去商場、超市,和大城市的交通擁擠、租金昂貴相比,這裏很適合作為創業者的第一站。
“我打籃球的時候遇到的都是各種各樣的店主,大家聊的都是你的店做什麼,我的店做什麼,去超市買東西,也會聽見手機咚咚咚地響,有客人在下單或者留言,常常遇到的話題就是‘這個差評怎麼消’。”
楊耀暉上個月的銷售額是26萬,上上個月則是22萬,12月的數據還沒有統計出來,青岩劉村還是一個足夠大的舞台。
根據青岩劉村黨支部書記毛勝平的經驗,電子商務做大之後,網商往往會遷出青岩劉村。
這個標準往往是營業額夠千萬,童誌達就麵臨著要不要搬出的困擾,進入工業區租大倉庫的開銷很大,但是青岩劉村的單元房裏又有點束縛手腳。
“我們大多數的房子是舊城改造的樓房,地下一層存放貨物。電子商務做大了以後,他就需要相關配套的倉儲。多幾個地下室放貨物,一個影響發貨的效率。另外一個是使用不方便,租金高。它肯定會搬到工業區去。”毛勝平見慣了創業者從村裏“畢業”。不過他們未來的籌劃是,把一些大的網商留住,“以大帶小”,大家才更有信心。
毛勝平兼任村網商服務中心主任,這個中心是一個規模和權力都極小的“小政府”,隻有四個工作人員和兼任主任的毛勝平。
“建立一個組織,讓網商們有一個歸屬感。也方便聯係,定期召集這些網商代表,開一下座談會,這個機構就是服務於在這裏經營電子商務的這些商戶的。”
權力不大,但需要協調的很細碎,創業者(大多是外地人)和房東(本地人)的租房糾紛、租約期滿找茬不退押金,都要網商服務中心出麵協調。
毛勝平非常得意的一點是,過去,出租房屋獲得收益的村民中有人也學做淘寶變成了網商,吃苦耐勞的精神沒有因為生活富裕而退化,“其中有人做得非常出色。”
李克強在他的博士論文、曾經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的《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中,曾提到了另一種可能的城鎮化:
“無論通過農業人口大量湧入城市,還是依靠在城市中擴張工業部門來轉換二元結構,都不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現實的。那麼,隻能把注意力轉向農村,就地實現剩餘勞動力的轉移,通過弱化二元結構的強度,來打破固有的平衡,形成國民經濟結構的新局麵。”
青岩劉村的成長和壯大似乎就是李克強多年前描繪的一種理想模式。在資金和人口聚集的青岩劉村,超市、商場都逐漸完善起來。
“他們拉了一條100M光纖。”楊耀暉說。對青岩劉村來說,網速可能是第一生產力。
毛勝平對青岩劉村發展的看法直率而豪邁:“總理來了,這個強心針打過,你們還不清醒,這要落伍了,你如果抓不住這個機會,像一陣風一陣雲一樣飄過去,確實對不起總理這麼遠跑到這裏來。”
“最後一公裏”,你們是傳遞快樂的人
李克強在談論施政的時候借用了物流快遞業的“最後一公裏”概念,政府和快遞業都應該是服務大家的角色
“從小處說,你們不僅創造了就業崗位,也創造了新生活;從大處說,農村的東西送到城市去,城市的東西送到農村來,縮小了城鄉差距。物流是現代經濟核心之一,快遞是物流重要組成部分,工作雖然很普通,但很關鍵。你們的工作了不起!”
這是李克強在義烏青岩劉村的中通快遞點說的一番話,這代表著這屆政府對快遞業的認識和定性。
作為一個網店村,青岩劉村有“三通一達”(四家民營快遞的簡稱,一般指的是中通、圓通、申通和韻達,也是網商和買家經常打交道的企業)的經營點,因為量大,郵費比大城市要低很多。2009年前後,大多數民營快遞公司都有爆發式的業務增長,那也正是3G推廣、智能手機大範圍普及、網絡購物走向移動互聯的時期。
當時的郵政行業一度傳出要進行調整、禁止民營企業接同城50克以下的包裹的傳言,這個說法也確實在某個版本的內部討論稿當中出現過。
民營快遞在當時還被看作是一種掠食者,一擁而上蠶食中國郵政的市場,但是在電商越來越深入人們的生活之後,大家都已經適應了一個被打破壁壘的快遞行業。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今年1到11月份,郵政企業和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累計完成2885.8億元,同比增長25.2%;業務總量累計完成3292.8億元,同比增長35.2%。
這是一個蓬勃爆發的行業,可能也是李克強一年中兩次考察快遞業的原因。
2014年1月,李克強在西安探訪順豐速運的營業點,問他們“是不是要做中國的聯邦快運”,稱讚快遞員“為千家萬戶帶來快樂”。
這位經濟學博士總理第一次把消費和“快樂”做了一次連線。
以往談論經濟形勢時,通常僅僅會提到積累、消費,寫入正式教科書的往往也是這樣的詞彙。
消費勾連的是“享樂”,這是一個被忌諱的詞彙,購物是“快樂”的,物流快遞業是“傳遞快樂”的行業,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嶄新的認識。
除了“傳遞快樂”的肯定之外,李克強給電商和快遞業的鬆綁、減稅正是給供給端的減負。
這並非就是對快遞行業的保護,今年9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外資全麵放開快遞市場,此前中國隻有三家外資快遞公司。
會議決定,對符合許可條件的外資快遞企業,按核定業務範圍和經營地域發放經營許可。同時,在經營許可審批程序等方麵也將進一步簡化,推進快遞與電子商務、製造業聯動發展。李克強說,“快遞行業對於刺激消費、帶動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要通過開放倒逼國內快遞企業更好改善經營管理、提升服務水平,便利廣大商家和億萬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