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案的對麵,我看到了一副寫有“唯吾知足”紅色電視牆。這個最早出現在漢朝古錢幣上的詞,被巧妙地設計成中堂內的旋轉電視牆上極具特色的標誌。在其下麵的台幾上擺放的則是一把老算盤,這種設計可謂是匠心獨具,應景切題。中堂內還有一擺放古典文獻的書架,一張靠窗的茶桌,及一麵擺有藝術品的博古架。
與文房四寶一起做個甜美的夢
僅是中堂,就已讓我驚訝不已,那其餘的房間會給我帶來哪些亮點呢?我迫不及待地把行李放在中堂隔壁的第一臥室後,便直奔樓上而去。經過兩級曲折的扶梯,穿過過堂後,便是這家“堂號”的書房。書房裏,擺有巨大的書架,精美的紅木書案和茶桌。書岸上擺放著文房四寶,看來,我可以隨時揮筆潑墨。隻可惜,本人書法太差,還是不丟人的好。這時,開門的服務員告訴我,在這十六家堂號裏,每一家都配有專門的書房。在書房內,書架對麵的雕花牆上懸掛著“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計在於勤。”的楹聯。這兩句出自《增廣賢文》的名句,誡勉人們要勤儉持家,不要好逸惡勞。
書房的隔壁是第二臥室,裏麵配備的是仿古雕花的架子床。這架在過去隻有大戶人家才能用得起的架子床,舒適美觀,凝聚著古人的智慧,是一種非常科學的寢具。夜色降臨,如果在書房坐累了,我就可以躺在這架子床上繼續翻看曆史典籍了。
養心軒,需要的是悟;大學堂,需要的是讀;寶樹堂,需要的是靜
我發現還有一獨特之處就是“養心軒”。後來才得知,跟“寶樹堂”一樣,其他堂號也有此妙處。隻要沿著中堂樓梯拾級而下,就能走到。這是由兩間地下室改造設計的安靜之所。一間為茶室,一間為養心室。在養心軒,席地盤腿而坐,按照“定、靜、安、慮、得”五字箴言,與“氣、心、神、意、性”相結合,於安靜之處冥想品悟。在這裏,養心之餘,還可以邀上幾位好友抒情暢懷,賞讀詩書、品茶論道。如今,在此隻有我一個人,打坐冥想還可以,品茶論道,就顯得有些人手不足了。
大學堂,是每一位入住夫子賓舍客人必去的地方,自然我也不能錯過。在大學堂,聖人孔子像侍奉居中,山東曆代39名狀元私印高懸兩側,而“五經博達通天地,四書精深注古今”的楹聯則詮釋了大學堂設立的宗旨。在大學堂牆壁兩側演繹了中國科舉製度的發展史,解密了曆朝曆代人才選拔製度。在這裏,如果有興致,可以揮毫潑墨。如果趕得巧,還能親自聆聽夫子賓舍聘請名師帶來的儒學講座課呢。
入住一家酒店除了別具一格的設置外,作為客人,我最關心的是夜間這裏是否安靜。得益於古城的庇護,這裏的夜也是那樣的安靜和祥和,絲毫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噪。在“寶樹堂”的一夜,我睡得特別踏實,甚至來做夢的機會也沒有。直到外麵“萬仞宮牆”開城門儀式的音響聲響起,我才從沉睡中回到現實。趕緊穿衣,匆忙出門,好在沒有錯過每日8時的開城門儀式。
(本文選自:旅遊世界 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