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存在的問題

聚焦

作者:工業品營銷研究院

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如今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不但要麵對核心技術缺乏、產品競爭力不高等老問題,還麵臨著產能過剩、出口萎縮、成本高漲等新難題。

2012年鋼鐵、造船、水泥等傳統製造業出現大量中小企業倒閉現象,中國製造業開始麵臨新的環境和變化。可以說,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如今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不但要麵對核心技術缺乏、產品競爭力不高等老問題,還麵臨著產能過剩、出口萎縮、成本高漲等新難題。

核心技術缺乏,80%的高端技術依賴國外進口

目前中國製造業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居多,以技術密集型為主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嚴重不足。在很多製造行業上,中國製造商占領的隻是低端市場,而盈利豐厚的高端市場卻被國外廠商所壟斷。例如製造芯片的光刻機、工程機械的液壓係統、平板顯示器的壓縮芯片等,我們每製出一個產品,就要給外資拿去一塊相當豐厚的利潤。據統計,光纖製造裝備的100%,集成電路芯片製造裝備的85%,大型成套石油化工裝備的80%,轎車工業裝備、數控機床、紡織機械和膠印設備的70%均被進口產品占領。

我們製造出了產品,但利潤的大部分卻被外資拿去,所以中國雖然是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但實際上不過是世界低端產品及零部件的廉價供應商。

目前的中國製造企業還停留在仿製的低層次階段,企業技術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薄弱。原創性技術和產品甚少,能夠參與國際主流渠道競爭的產品就更少。

產品附加值不高,利潤低下

正因為中國製造企業核心技術缺失,所以中國產品的附加值往往不高,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製造企業大多靠打價格戰贏得訂單,企業經常在競爭中自相殘殺,相互壓價,導致製造企業利潤水平低下。比如機床,我們賣十台還不及人家賣一台。

進口機床平均單價是我們出口機床的400多倍,這差距簡直令人不敢相信。

勞動生產率偏低

我國製造業發展狀況的特點被概括為“兩高一低”:即製造業增長速度高,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高;人均製造業增加值低。

勞動生產率及附加值偏低是高速成長下的中國製造業無法掩飾的核心問題之一。此前中國科學院曾發布多份報告認為,中國勞動生產率相比發達國家嚴重滯後,中國的勞動生產率隻相當於美國的1/12,日本的1/11,甚至不如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