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你的企業準備好了嗎?
聚焦
作者:楊煜芳
麵對工業智能化和招投標規範化這兩大趨勢,中國工業品企業必須有所準備,看看企業目前所做的究竟符不符合這兩大趨勢。如果不符合,企業應該考慮重新製定戰略,以應對未來的發展。
隨著土地、原材料、勞動力、能源成本的上升,中國製造業向來引以為傲的低成本優勢變得蕩然無存,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企業開始將生產製造基地轉移到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勞動力成本低下的新興國家。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製造”開始麵臨東南亞新興國家的“擠”和歐美發達國家的“壓”的雙重壓力,國內經濟形勢發生改變。浙江一機電企業老板就表示,2008年企業是為沒有訂單而痛苦,現在則為有訂單而苦惱,因為在原材料、勞動力、資金三重大山的壓力下,企業接單越多,虧損就越大。
在筆者看來,不管未來經濟形勢如何變化,中國工業有兩大趨勢是不會變的。
趨勢一:由人工轉向智能化
智能化被公認為是繼工業化、電氣化、信息化之後的“第四次發展浪潮”。波士頓谘詢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考慮到人民幣的升值因素和美國工人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到2015年,中國製造業的淨勞動力成本將與美國相當。而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攀升,用智能化的工業機器人來代替人工成為中國製造企業的選擇。
中國代工製造巨頭富士康在多起跳樓事件後,宣布了“百萬機器人”計劃。富士康總裁郭台銘表示,從2012年起富士康將在未來3年投資至少1000億元,引入100萬台機器人,用於單調、危險性強的工作,以提高公司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
2013年,中國製造大省浙江在招工難、用工貴的倒逼下,宣布了5年投5000億的機器換人項目。浙江省經信委表示,計劃在未來5年,每年實施5000個機器換人項目,實現5000億元機器換人投資,推動工業生產方式由“製造”向“智造”轉變。
專家認為,機器人產業盛宴已經到來,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但事實上,工業機器人浪潮來得比我們想象中更凶猛。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就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買家,全球每售出的5台工業機器人中就有1台被中國買走。
在2005年--2012年間,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量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長,即使在全球經濟蕭條的2009年,銷量也在逆市增長。
由於中國人口密度較大,所以在機器人的人均擁有量上,中國僅僅隻有日本的五分之一、美國和德國的三分之一。中國平均每萬人保有的機器人量僅為21台,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的55台/萬人,更落後於日韓等機器人市場成熟的國家。從市場需求看,未來中國工業機器人仍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預計2020年我國機器人行業年均增速可達20%-30%,2020年工業機器人(包括係統集成)市場規模可達千億以上。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預計,到2025年有5%-15%的製造業工人將被工業機器人取代,所以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智能化仍是未來工業的發展趨勢。
趨勢二:銷售過程更加規範透明
吃喝營銷基本上是中國工業產品銷售中公開的秘密,在工業品營銷的過程中,如果你沒拉關係請關鍵人吃喝玩樂,那項目基本沒戲。2013年中國最大的工程承包商中國鐵建就曝出8.37億的巨額招待費,建築行業的潛規則首次擺到明麵上。事實上不僅是中國工業企業會這一套,連跨國巨頭到了中國也不得不入鄉隨俗,IBN、西門子等世界頂級企業先後被曝出行賄事件。
連IBN、西門子這樣的國際大品牌到了中國都不得不靠拉關係得到項目,更別提國內普通的工業品企業了。所以在國內工業項目的招投標過程中,圍標、串標、惡性競爭和不公平競標的情況時有發生,招標結果基本屬於暗箱操作和內定,招標過程隻是走個過場和流程而已。
不得不承認,灰色營銷在國內普遍流行並存在。但隨著習近平等新一代國家領導人的上台,國家對貪腐打擊力度進一步加大,灰色營銷繁衍的土壤開始受到影響。
在國家加大反腐力度和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的今天,工業品企業終於意識到“一招鮮吃遍天”的灰色營銷時代已經不適用了。而隨著中國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和招投標監督機製的完善,工業品項目招投標也愈加透明規範化,由灰色轉向透明是工業招投標未來的趨勢。工業品企業必須意識到這一點,改變原有的營銷模式,從野戰轉向正規,否則吃虧的隻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