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知青,一個時代的符號(1 / 1)

知青,一個時代的符號

金陵書香

在伴隨著激昂和輝煌、曲折和沉重的新中國曆史中,從1967年至1979年,上千萬年輕人離開了生活優越的城市。他們響應黨與國家的號召,為了單純而崇高的革命理想,憑著一腔熱血和愛國情懷,毅然決然地投身到廣闊天地中。那裏的一切令他們感到陌生和新奇,而那裏的生活卻異常艱辛和困苦。他們奉獻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他們在忍受著貧窮與匱乏的同時也創造了財富與希望。回眸過往,他們無愧、無怨也無悔。

他們都是彼此的兄弟姐妹,他們都是對方的摯友親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知青”。

那個年代已經漸漸遠去了,成為20世紀的一段曆史,對於那些在特殊年代和特殊曆史背景下產生的知青們來說,那段曆史又是如此難忘,對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來說,都可稱得上是一種嚴酷的磨煉與考驗,以至於對他們今後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知青”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如今距離“上山下鄉”運動已經有半個世紀之久,當時的青春少年如今都已是60多歲的老人,也許70後已經遺忘,也許80後不明所以,也許90後不會在乎,但是那段經曆,知青們都刻骨銘心。為了留住這珍貴的時代記憶,為已經成為過去的時代做個注腳,南京出版傳媒集團下屬的南京出版社近日推出了《知青舊影(一)》一書。

此書為《知青舊影》係列的第一部,由南京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總編輯、黨委書記朱同芳策劃並擔任主編。該書從策劃到成書曆時兩年多,先後在《金陵晚報》和《社區新報》向廣大市民征稿,得到了廣大南京知青個人和相關團體的熱切響應,共收到照片近兩千幅、文章近百篇,經過篩選後編輯成書。該書以南京知青在“上山下鄉”期間的生產、生活麵貌為主要記錄對象,以照片及相關說明為主要內容,客觀呈現南京知青在那個時代的經曆;同時加上一些精選的、源於知青生活的小故事,在內容上更增添了一份情趣與時代氣息。

此書以大量極其珍貴的當年老照片來展示知青的風采,向人們講述知青在農村十分艱苦困難的條件下是如何生活、勞動、學習、娛樂的故事,為那些不熟悉那段曆史,又想了解知青、研究知青的人提供了一本最翔實、最形象的寶貴資料。

《知青舊影(一)》中的老照片都是知青在那個艱辛環境下記錄的精彩瞬間,透過這些老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知青內心的精神世界和青春風貌。作為當年的知青,如今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他們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農村,獻給了鄉親們,這種特殊的生活經曆已經深深地銘記在他們的心中,溶進了他們的血液裏,使他們終生難忘,激勵著他們與時俱進,拚搏奮鬥。《知青舊影(一)》一書又一次讓他們看到自己青春時代的風貌,又回到了知青生活的難忘歲月,感到特別親切。這段不平凡的經曆已經成為知青人生中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這本記載著知青舊影的書讓他們感到分外欣慰和自豪,給他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新的光彩,因為他們的青春付出終於有了回報,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曾經援藏的知青張愛斌看到這本書,心生無限感慨:“看著這些老照片,看著照片中在奔赴高原時,那一張張年輕清純的笑臉,唐古拉山上、布達拉宮前那一個個充滿活力的青春少年,感覺是那麼的遙遠,遙遠得仿佛隔世,心頭泛起了一絲感慨,那是我嗎?那麼的充滿激情、無所畏懼。同時又泛起了一絲感動,感動曾經的激情和無所畏懼,感動曾經的青春少年。往事曆曆在目,一切仿佛就在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