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話:圖書館傳說(1 / 2)

終點就是被遺忘

我早就已經抵達

——博爾赫斯《一個小詩人》

\t一個大三物理係的女生在圖書館憑空消失了,是她同宿舍的好友在五天後報的案;攝像頭捕捉到的圖象顯示,那個上午十點鍾她進了圖書館,之後再沒有出來過,他的最後出現地點是三樓,哲學和文學類別的書架一帶。

\t這樣的事情幾乎沒法立案,沒有血跡,沒有搏鬥的痕跡,當然不是凶殺,也不是綁架,因此,當隊長指名要吳虛去調查這件事時,他有些不情願,他覺得把這樣的事件立案,這純粹是無聊之舉;難道一座圖書館能夠把一個活生生的人吞掉嗎?或許是她走掉時剛好人多,人群擋住了她,致使攝像頭沒有拍到,然後因為其它的什麼事情,離開了學校,沒有向任何人辭別。但刑偵隊長不聽他這一套,刑偵隊長說:“你懂什麼,一個學生在學校失蹤了,關係著學校的聲譽,他們能不緊追著要我們破案嗎?”

吳虛說:“這麼無聊的事情,你派別人去幹吧。”刑偵隊長的聲音頓時嚴厲起來,他說:“讓誰去,有人比你更合適嗎?整個刑警隊隻有你一個人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還有誰會比你更了解那裏的環境?”吳虛冤屈地說:“隊長,你不會讓我拿這個事當真吧?說不定在我有模有樣調查的時候,人家又悄悄回來坐在教室裏不聲不響地學習呢!隊長的臉色立馬難看起來。吳虛隻好走出了他的辦公室。

\t吳虛當然不能對他的上司說出他不願意再走進這所學校的真正原因,這是他內心最不堪回首的傷痛,每次無意中想起,都會在心裏引起一陣震顫和持久的撕裂般的痛感。但他無法拒絕領導指派的任務,因此,當他走進那所校園時,他懷著極其強烈的心虛和羞愧的心情,像做賊一樣,生怕被人認出來。

\t隻有在進了圖書館,走近那一排排書架時,他的緊張情緒才得以緩解,並感受到了一種久違的愉悅和溫暖,像回到家裏的感覺。他當然知道,這是因為他離開這些書架太久了,大學四年,無法計算自己究竟有幾百次地徜徉在這裏,這知識的海洋,寬闊而浩淼,總是敞開胸懷,任由吳虛暢遊;吳虛當然不會忘記,隨著知識的增長、眼界的開闊和大大小小的恍悟,一次又一次地發生,他的內心世界所經曆的天翻地覆的變化和靈魂的逐步升華;他忘不了那些偉大的名字、以及那些偉大人物所留下的曾經滋養過自己的精神食糧:荷馬和《奧德塞》、但丁和《神曲》、莎士比亞和《麥可白斯》、叔本華和他的《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以及為我們開辟出了嶄新宇宙奇景的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和《果殼中的宇宙》等等,他忘不了那時他對新奇事物的渴望之心得到滿足後的喜悅。後來,他漸漸發現自己的內心世界也在豐富起來,他仔細觀察,卻發現那竟是一個更為浩大的海洋,激情騷動、波浪連天,奇思妙想猶如成群的飛魚穿破海麵,利箭一樣在他的思想世界中快速飛行,似乎要跳出大腦化為語言躍然紙上;為了使用精確的詞彙捕捉和記錄下它們,吳虛大部分的課外時間都流連於聖哲們所留下的書卷中,領略偉大心靈的波動,並學習技巧,就這樣,吳虛成了一個小詩人,他專注於並愛上了這項工作,他日日夜夜地在平凡生活中努力挖掘著,試圖搜尋到通往美之金礦的捷徑。直到他畢業並走出校門踏上工作崗位,都沒有想過要放棄這項愛好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