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送(1 / 2)

辰時一刻,中軍衙內,軍議廳右後側房中,王前、公孫瑜、老道士和小道童等人正在用飯,小米稀粥,小蔥豆腐,饅頭鹹菜,一盤煮雞蛋,幾碟炸油條。

王前邊給老道士夾油條邊說道:“正逢戰亂,全城軍管,一切從儉,前作為統帥,自當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招待不周,還望老神仙見諒。”

老道士道:“久聞大將軍美名,今日得見,果然風儀冠絕大吳,大將軍以上率下,安遠軍民一心,破燕指日可待,貧道送禮之議,似乎多此一舉?”

公孫瑜忙接話道:“真人此言謬也,如果三日能退燕兵,使我安遠少受戰亂之苦,百萬兵民必將感恩戴德,真人功德無量。”

老道士回道:“好說好說,不知今日之禮可曾送去?”

王前道:“已遣人送去,此刻應到燕軍大營。敢問老神仙,那方帷布可是燕營之物?”

老道士含笑不語。

公孫瑜道:“真人手段,高深莫測,我等百思不得其解。”

說話間,一傳令兵急衝衝跑到屋內,向王前報告道:“大將軍,東北西三方出現燕敵大股兵馬,營旗共計十七麵,分別為北方九麵、東西各四麵,約半個時辰抵達城下。”

王前道:“各城守衛是否就位?預備隊是否城下待命?弓箭、火油、鐵鍋、石料是否完備?”

傳令兵道:“回大將軍,一切就緒。”

王前道:“好,傳我軍令,各營嚴加戒備,隨時應戰。本將稍候到北城督戰。”

傳令兵接令後迅速離去。

王前起身向老道士道:“老神仙請慢用,燕敵攻城在即,恕前不能多陪。”

老道士道:“大將軍請便,禮物既已送到,貧道料燕今日隻圍不攻。”

王前麵色沉重地說道:“承借老神仙吉言。”說完又轉頭對公孫瑜交待道:“公孫先生代本將好好招待老神仙。”

公孫瑜道:“請大將軍放心,不才正要向真人請教養生之術。”

王前離去後,幾人邊吃邊聊。公孫瑜乃大吳名士,博學多才,滿腹經綸,隻因年少時輕狂豪放,得罪權貴,受王前搭救,方投身幕下。老道士見多識廣,人老成精,又身懷異術,兩人一聊,分外投機。用完飯後,老道士打發小道童托著半盤豆腐回房練功,自己和公孫瑜在中軍衙內散步漫談。

“此間事了,真人意欲何處?”公孫瑜問道。

“貧道外出遊曆二十年,一無所獲,幸得小徒,聊以**。日前聽聞棲霞山五老派大開宗門,傳仙法、授大道,貧道有意帶小徒前去碰碰仙緣。”老道士道。

“可是十三年前鬧的天下皆知的五老立派之處?仙神之說,一向不顯於人前,難得有此良緣。聽聞那前去拜師求道之人,猶如過江之鯽,隻是入仙人法眼者寥寥無幾。老朽垂垂老矣,不然也要前去一試仙緣。”

“正是此派,貧道此前不曾收徒,雖有所聞,但不以為意。遇小徒後,一老一小,長途跋涉,羸弱不堪,耗時三載,方回我大吳。燕軍退後,正要向大將軍討個手令,借道軍驛,以免誤了入門之試。”

“真人有大功於安遠,些許小事,料大將軍必欣然允之。隻是老朽不解,真人偶得佳徒,何故送入他門?”

“貧道才疏學淺,怕是誤人子弟,本是參天大樹,何苦盆中栽種。隻要頑徒心中有我,何必在意師徒名分。”

“真人好氣度,好氣度呀!”

二人談興正濃,一親衛火速跑來,顧不得擦拭臉上的汗水,向公孫瑜行禮道:“先生,大將軍請先生與老神仙上城樓觀敵情、議軍事。”

公孫瑜問道:“燕軍可曾攻城。”

親衛回道:“回先生,不曾攻城,半個時辰前燕軍已到城前五百步,但圍而不攻,攻城器械也未見鋪展。”

公孫瑜開懷大笑道:“果如真人所料,如此,你我上前一觀?”

老道士回道:“先生,請。”

“請。”

二人隨親衛來到城北門樓上,隻見王前、趙大山等將領正在瞭望台前觀察敵情動靜,公孫瑜上前打了聲招呼。王前回首道:“老神仙、先生,請上前一看。”

老道士和公孫瑜走近一看,隻見城外旗幟招展,黑甲一線,無邊無際,馬不嘶叫,人無雜言,正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正中三營騎兵,人帶甲,馬披革,長槍在手,弓箭斜挎,神情肅穆。左右兩側各有三營步甲,皆身背堅盾,手持百煉刀,壁壘森嚴,井然有序。雲梯、衝車、破城錘、投石機等攻城器械陳列後側,隱約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