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牽羊(2 / 2)

“話說這梅花盜二十多年前連入六國皇宮盜寶,鬧得沸沸揚揚,天下皆知其名,卻無人識其麵。想不到老神仙就是梅花盜,三入燕營盜取主帥之物,嚇退百萬大軍,真乃當世奇人也。不知大將軍意欲何為?”

“老神仙有大恩於安遠,沙漏雖是家傳之寶,與退燕之功相比,不值一提。老神仙留印表明身份,待前以誠,前也不願做那忘恩負義之輩。”

……

此時,安遠城東南方向三百裏處的山南鎮外,兩騎軍馬挾塵而來,正是老道師徒。這老道本是狄戎神偷,一身本領驚天動地,每次盜寶後都留下梅花印記,人稱梅花盜。小道童名喚林為,原為趙國鬆縣一乞丐。三年前,梅花盜遊曆途中,偶遇林為,發現此子七竅玲瓏,臂長耳闊,眼明手快,難能可貴的是一片赤子之心,雖身處底層,饑寒交迫,乞討為生,但每有所得,必分與眾小。梅花盜不由起了愛才之心,暗中察看七日,巧設八試,九問其心,終決定收為衣缽之徒。

三年授藝,林為意外領悟氣感,原本不抱希望的梅花盜喜極而泣,幾經斟酌,決定帶林為入五老派。二人輾轉數月,方至大吳,卻不想恰逢燕吳之戰,這才有了三盜三送之事。

此刻二人已換下道袍,裝扮為老酸儒和年幼書生,到了鎮北的軍驛後,梅花盜正要出示手令換馬,林為忙攔住說道:“師父且慢,徒兒騎了半天的馬,屁股火辣辣的疼,咱們還是歇息半天再走吧。”

梅花盜聞言一怔,愕然笑道:“為師的錯,為師忘了你是初次騎馬,難免有些不適。如此,我們去鎮上抓些藥,泡個澡,再縫個軟墊,明日再走不遲。”說完,取出沙漏扔給林為道:“這沙漏給你,記住,我們盜天門不強搶、不乞要,有了喜歡的東西,順過來便是。”

林為樂嗬嗬地接過,小心翼翼地收起放在胸前,說道:“謝謝師父,徒兒以後再遇到喜歡的東西,也會如師父一般。”

……

此時,身處拒北城的小吳王吳天垂,正與其父大吳國君吳成威千裏傳音。

“垂兒,朕已與五老派青雲老祖聯絡,定下你入派之事。”

“多謝父皇。”

“當下燕軍剛退,垂兒要與城中守將交接清楚,方可離去。要諭令眾將,朝廷大將軍履任之前,受安遠王前節製,不得有任何閃失。”

“兒臣遵旨。”

“此外,垂兒此去棲霞山路途遙遠,要輕車簡從,行路為先,務必於中秋節前到達棲霞山,切不可遊山玩水,誤了時間,平白讓仙人久候。入門之後,垂兒要靜心修行,謙言謙行,交好師長同門,萬不可倚勢欺人,惹人生厭。”

“兒臣謹記在心。此去修行,路遠時長,兒臣不能侍奉父皇左右,請父皇保重龍體,莫因國事過度操勞。”

“垂兒有心了,朕與你母妃都會福壽康寧,等你修成歸來。垂兒稍候,你母妃尚有話講與你聽。”

話音剛落,一股勾魂攝魄的柔聲軟語從傳音法符中飄出來:“垂兒,你此次前去修行,侍奉仙人左右,不比國內宮中,要照看好自己,按點吃飯,按時作息,天冷氣寒要加衣加被,別凍著餓著,閑暇時記得給娘親來信……”

“兒臣曉得,兒臣就此拜別父皇、母妃。”說完,吳天垂衝絳雲仙子手語示意快點關閉法符。

絳雲仙子微皺眉頭,收起法符。吳天垂抱怨道:“母妃每次都是這樣,沒完沒了的嘮叨,好像小王永遠是個孩子似的,真是令人煩悶。”

正是兒行千裏母擔憂,母行千裏兒不愁。十五也好、五十也罷,任何人在母親眼裏,永遠都是個孩子。小時候聽煩了母親的叨擾,長大了想聽卻再也聽不著。

……

從小失去父母的林為無法感受到烏姬的擔憂,也無法理解吳天垂的厭煩,一大早起床收拾利索後,林為跟著梅花盜再次上路。

歇息了半日,敷了藥,鋪了軟墊,又運氣周天消紅去腫,再次策馬揚鞭,林為覺得精神抖擻,身輕體健,隨著梅花盜一路向南,疾塵而去。

吳國曆經三朝大治,百姓安居樂業,少有落草為寇者,加上二人騎乘軍驛,行走官道,一路無擾無事,除了用飯歇息,就是趕路。

七月流火,暑氣漸退,一路奔馳的師徒二人沒有感受到漸浸的涼意,反而愈向南,愈覺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