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踩點(1 / 2)

林為見之更加謹慎,返回山峰主路,砍了根兩丈多長的山竹,把一頭削尖,拖著再次來到巨石上,離光幕兩丈遠,手持竹杆,將削尖的一頭向裏直插,待到碰觸光幕時,略有阻力,林為稍一用力,竹尖便插進光幕之中,也無警聲作響。

林為手持竹杆,慢慢向前走去,隻見竹杆在光幕中緩緩前伸,未引起任何異動。林為來到光幕前三步之地,鬆開手掌,竹杆就這樣掛在光幕之上。

半刻鍾後,一條比剛才更加細微的電弧才凝結而成,劈在竹杆之上。隻聽一聲脆響傳出,竹杆斷為兩段,一段落在光幕外,一段落在平台上。

林為反複測試,折騰半天,終於可以確定,光幕乃是陣法防護之力,電弧乃是被動激發,且需要時間積蓄。不但有無靈力的衝擊天差地別,而且有無生機的境遇也是大為不同。如遇靈力氣息,陣法反擊最為迅捷猛烈。如遇活物觸碰,陣法判定較為遲緩。遇有凡物,陣法反應則最平靜。

林為開啟陣法,光幕接著散去,兩隻快要電焦的山雞從半空中掉落。林為略作收拾,便離開了。

走下綺霞峰的林為四處遊逛。

青樓大集尚未結束,街邊小攤,以五老坊為中心,沿南北兩側向外延伸,北側直至紫光閣前,南側也到了紫樞軒,占了大半個求仙穀,穀中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平日裏的小攤是以外門弟子為主,到了大集這兩天,就以商行、散修為主,甚至連丹霞、雲霞兩山的修真者也趕了過來,兜售些門派特產。棲霞建陣、雲霞鑄器、丹霞煉丹,這兩山的修士來到棲霞多是出售法器和丹藥,很受外門弟子歡迎。

林為溜達進大集,隨著人流緩緩向前,來到紫樞軒東側,從兩個小攤中間穿過,走上流霞峰主路,徑直向上,慢慢悠悠,賞玩山水,一副閑散安逸的樣子。

每日午時,無常穀內東側穀壁上反射之光,與日光交相輝映,二光交疊之下,流霞峰整峰上下,都似有流動之象,因此得名。有詩讚曰:婆律香濃氣味佳,玻璃仙碗進流霞。凝膏清滌高陽醉,靈液甘和正焙芽。

棲霞五峰,各有弟子數千人居住,甲字號院落毗鄰峰頂,乙字號洞府位居上峰,丙字號則多在中峰以上,丁字號一般位於中峰以下。

林為東轉西瞅,一路直上,來到乙字號洞府地段,此地靈氣濃鬱,雲霧繚繞,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一幅仙家美景,讓人流連忘返。

到了此地,林為橫向而行,時上時下,做足了賞景之象。環繞流霞大半圈後,林為已降至丙字號洞府地段。到了此時,林為不再上上下下,沿著環山小徑繞行,目光左右不停掃視,沒過多久便找到了楊蓮亭洞府所在。

丙字第七號洞府,緊鄰上峰,麵朝正南,背倚流霞,建在一方突崖之上,圈個小院,院內有池塘,種著蓮花,滿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之景,透過圍牆,還能看到一方亭子立在角落,院後山坡上有一棵大鬆樹,枝幹南伸,樹蔭前擎,如同華蓋一般,遮在院子上空。

院外東側是一片紫竹林,西側則是半畝斑竹林,正是前有白雲後有鬆,東西竹林院內蓮。依常理而言,此地主人修為至少也得煉氣八層以上。楊蓮亭以區區煉氣六層占居此處,可見親傳弟子影響力之大。

小院正門上書蓮亭居三個大字,門外的大石上刻著丙字第七號字樣。林為反複確認後,趁著左右無人之機,鑽入竹林深處,砍了一根五丈長的斑竹,削去枝葉,削尖頂端,貼在鬆樹上,爾後收拾衣裳,撿起一塊石頭,爬上鬆樹,向下俯視。

隻見淡藍的光幕下,院內三間正屋,東側還有兩間側房,均是青瓦白牆,池塘占了大半個庭院,上麵回廊曲折,正中立著一方亭子,頗有幾分意境。

林為觀察良久,運使斂息決,斂去氣息後,揮手就將石頭砸向光幕,光幕隨即警聲大作,林為忙收斂身形,藏於枝葉之中。

半柱香後,警聲消卻,並無人影出現。林為心中大定,抽起竹杆捅過光幕,將每間屋頂都挑開三片青瓦,捅出三個小窟窿,雖不能將屋內布置盡收眼底,但也能看到大體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