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德讚牧場(1 / 2)

難得接到任務,我們整個哨所都行動了起來。畢竟我們是軍人,雷厲風行是我們做事的一貫風格。沒用多長時間,我們就做好出發的準備了。

一排士兵穿著軍大衣,頂著呼嘯的寒風,挺直胸膛站在哨所門口,等候哨長傳達命令。

“立正!”

“稍息!”

“報數!”

“一!”

“二!”

“三!”

“四!”

……

“報告哨長,第13哨所應到12人,實到12人。集合完畢,請指示!”

“稍息!”

“是!”咱們的班長,也就是那個高個子士兵熊啟一個後轉,扯起他那破鑼嗓子,“稍息!”

一排人同時稍息,“況”一下沉悶的聲音,目不斜視,體現著作為一個軍人的素質。

“同誌們,”孫德全臉上帶著一絲凝重,在我們麵前來回踱著步子,“平時除了巡邏站崗,我們沒什麼任務。但是,我們的使命從來都沒有忘記,那就是,保家衛國!”孫德全伸出一根手指,著重的說了保家衛國四個字。

“現在,我們保衛的人民受到了傷害,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我們現在的任務是,不管傷害我們人民的敵人是什麼,哪怕是****,外國軍隊,成群的野獸,我們都要在他們露出獠牙前,賞他們一顆槍子兒。有沒有信心?”孫德全畢竟是當領導的,雖然官小,但是人家官話一套一套的呀!

“有!”所有人整整齊齊地大喊一聲。畢竟都是軍人,這種使命感從踏進軍營開始就不停地望你腦子裏灌輸,現在,一個個都嗷嗷地叫著,恨不得立刻在敵人腦瓜子上開個瓢。

“好,出發!”孫德全大手一揮,我們一個一個都跑上了我們哨所唯一一輛交通工具——一輛平時拉補給的解放小卡車。因為氣候惡劣,所以我們這裏的補給都是半個月拉一次,還得我們自己去拉。好在給我們配了一輛小卡車,算得上是邊防裏富得流油的單位了。

一輛小卡車加上司機擠了十個人,隻留了兩個人在哨所看家。這裏沒有公路,隻有平時有人走的地方才算路,其實也就是踩多了把草踩沒了就叫做路了。一路上坑坑窪窪,我們一群人在車裏晃來晃去,孫德全哨長冒著咬到舌頭的危險跟我們說了一下任務的概況。

出事的牧場叫做德讚牧場,是以牧場主人德讚老爺命名的。德讚老爺膝下七八個兒女,差不多三十個孫子孫女,重孫都有好幾個了,算是個大家族了。這一次不知道什麼襲擊了牧場,聽說死了幾個人,德讚牧場報了案,無奈最近的派出所都在上百公裏以外的洪都拉鎮,加上這裏路不好走,派出所開車趕到這裏需要兩天時間,甚至比騎馬還慢,所以上頭指派了我們哨所先來維護現場。

由於是晚上受到襲擊,所以都沒有人看到究竟是什麼襲擊了牧場。然而詭異的是,一晚上死了幾個人,竟然一點動靜都沒有,不免有點讓人提心吊膽。

我們一路上搖來晃去,晃得我差點都要吐了。胖子在車上還有說有笑,感情胖的人一身脂肪減震效果杠杠的啊!

萬般折磨之下,終於在淩晨四點多趕到了德讚牧場,來接我們的是德讚老爺的小兒子,名字叫烏布,三四十歲年紀。穿著一張羊皮襖子,腰間別著一把匕首,一張臉被寒風吹得脫皮了,額頭上有深深的幾道抬頭紋。見到我們哨長熱情地打招呼,典型的草原漢子。

我們把小卡車開進了德讚牧場。微弱的燈光中,十來個大大小小的蒙古包佇立在草原上,靠得不是很緊密,也不算太遠。我們的小卡車開到一個最大的蒙古包側麵停著,哨所的成員魚貫而下。接著烏布把我們引往最大的蒙古包裏麵。

蒙古族人熱情好客,豪邁奔放我們都知道,但是那是在草原上。但是在蒙古包裏麵,蒙古族人的忌諱就多了去了。假如你參觀一個蒙古包,首先進門就很講究。蒙古包都有一簾氈門,為表示對主人的尊重,進門不能從正中進去,而是要用右手撩起氈門,跨過蒙古包的門檻進去。注意了,門檻是不能踩也不能坐的,否則會被視為侮辱蒙古包的主人。進了蒙古包,一定要注意他們的灶火,如果你什麼都不知道,最好離那灶火有多遠就多遠。灶火是蒙古族人祭祀的象征,裏麵的道道繁雜得很,這裏就不一一贅述了。

我們哨所畢竟是在草原,平時多多少少會跟這些遊牧民族打交道,所以這規矩我們都懂,也萬萬不敢觸他們的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