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衛將徐福等人引領到秦始皇的麵前,倒臥在床上的秦始皇,他一動也不動的,奄奄一息,此時秦始皇已經完全失去了知覺,簡直像個植物人。
侍衛向徐福問道:“陛下在病倒之前,特地飛鴿傳書叫人請你回來,徐方士,你是否已經找到長生不老藥呢?陛下的病就等你來救了。”
徐福苦笑:“當初我奉陛下的命令去尋找長生不老藥,我帶領著三千個童男童女到達了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島之間的一座小島嶼,當地人稱之為祝島,在祝島的確是有關於不死藥的傳說。”
“在祝島有個傳說,在島上的深穀腹地有一種神奇的靈物,這種靈物是一種植物的果實,名叫做千歲,這種果實大小如核桃,汁濃,味甘,據說食用其可保千年不死,便聞一聞也可以增壽三年三個月。這種植物極為稀少,世所罕見,即便是本地人,也難得一見。”
“於是我特地請當地人當作向導,帶我們深入深穀腹地去尋找千歲,費盡了千辛萬苦,我們終於找到了千歲。千歲的確是一種稀有的植物,它是藤狀灌木,以根和果實入藥。具調中理氣、生津潤燥、解熱除煩、活血消腫之功效。果肉呈綠色,果皮軟而帶毛,常吃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當時我找到千歲這不死藥,是異常的興奮,心想我沒有愧對陛下的使命,終於為他找到了長生不老藥。但是來自西南夷的一個隨侍提醒了我,他說道:方士,你可知道這東西在中國叫做什麼玩意嗎?我問:叫做什麼?”
“這玩意在中國叫做野生獼猴桃。”
“野生獼猴桃?”
獼猴桃也稱奇異果,狐狸桃、藤梨、羊桃、木子、毛木果、麻藤果、楊湯梨等,果形一般為橢圓狀,早期外觀呈綠褐色,成熟後呈紅褐色,表皮覆蓋濃密絨毛,不可食用,內部是呈亮綠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的種子。因為獼猴喜歡食用,所以叫做獼猴桃;也有另一個說法是因為果皮覆毛,貌似獼猴而得名,是一種質量鮮嫩,營養豐富,風味鮮美的水果。
獼猴桃的質地柔軟,口感酸甜,味道被描述為草莓、香蕉、菠蘿三者的混合。
早在先秦時期的《詩經》中就有了獼猴桃的記載:“隰有萇楚(獼猴桃的古名),猗儺其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描繪了獼猴桃的形色:“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諸名。”
獼猴桃俗稱陽桃、毛桃、山洋桃、毛梨桃等,是原產於中國的古老野生藤本果樹。
中國各地叫獼猴桃的植物有很多種,在全國分布的獼猴桃屬的植物有五十二種以上,其中有不少種類都可以食用。它們的野生種類分布很廣,北方的陝西、甘肅和河南,南方的兩廣和福建,西南的貴州、雲南、四川,以及長江中下遊流域的各省都有,尤其以長江流域最多。
獼猴桃被古人采食的曆史非常悠久,除詩經外,在《爾雅.釋草》中也有萇楚,東晉著名博物學家郭璞把它定名為羊桃,湖北和川東一些地方的百姓仍把獼猴桃叫羊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