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038話:東漢帝國 3(1 / 2)

章和二年,三十一歲的漢章帝病死,年僅十歲的太子劉肇即位,是為漢和帝。漢和帝年幼,無法掌握政權,由他的母親竇太後臨朝聽政。

這個竇太後是東漢開國功臣竇融的曾孫女,她的母親是光武帝的外孫女,她六歲的時候就擅長書法,因此很早就以才色兼備著稱。漢章帝對她可以說是一見鍾情,因此竇太後得以專寵於後宮。

但是她既任性,嫉妒心又強。當年馬太後曾經為兒子漢章帝娶了宋、梁二氏為妃,二個妃子都生有子嗣,其中馬太後最寵愛的是宋妃的兒子劉慶;而身為皇後的竇氏沒有兒子,便收養了梁氏的兒子劉肇為養子。等到馬太後去世之後,竇氏便伺機想要謀害宋妃,正好當時宋妃因病想要吃兔肉,竇氏便假借此舉為詛咒為名,慫恿漢章帝廢掉劉慶,改立自己的養子劉肇為太子,宋妃被迫自殺。

竇氏對她養子的親生母親也不放過,當她知道劉肇與他母親梁氏娘家的人過從甚密的時候,就指使竇家的人寫匿名信誣陷梁家謀反。結果梁氏的父親梁竦死在獄中,梁氏姐妹也因憂憤過度而死亡。

竇太後臨朝聽政,以她的哥哥竇憲為侍中,執掌大權。竇氏兄弟也都分布在各機關要害之地,逐漸形成外戚專權的局麵。

竇憲掌權之初,便公報私仇,他殺了仇家韓紆的兒子。都鄉侯劉暢到洛陽哀悼漢章帝的死亡,受到竇太後幾次的召見,甚得太後的歡心。竇憲怕他分占權勢,便派刺客在城門將他殺害,還誣陷他的弟弟是凶手。有關查緝的部門排除了幹擾,終於查出此事的主謀者為竇憲,但是竇太後卻將竇憲帶進宮中保護起來。竇憲唯恐被處罪判刑,於是主動要求率兵征討匈奴以贖自己的罪過。

東漢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北兩支。南匈奴投降漢朝,而北匈奴退居到漠北,但是仍然會不斷侵擾漢朝的邊境。這一年南匈奴單於上書,請求乘著北匈奴內部紛爭的機會出兵遠征,在朝廷中引起了激烈的爭論。竇太後為了讓兄弟戴罪立功,便力排眾議,派竇憲遠征匈奴。

竇憲與征西將軍耿秉等率軍出師朔方,大敗北匈奴於稽洛山,北匈奴單於逃亡,投降者有二十多萬人。漢軍出塞三千多裏,竇憲登上燕然山,令中護軍班固,將事跡雕刻在石碑上然後搬師還朝。

竇憲立下了大功被拜為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從此竇氏父子兄弟並居高位,充滿了朝廷,權傾天下。一些有氣節的大臣原本想合力抵製,但是由於竇太後為他們撐腰,竇氏兄弟依然故我,所有的抵製都無濟於事。反對竇氏兄弟專權的尚書樂恢,在辭職返鄉途中被與竇憲勾結的地方官所毒殺,從此朝中大臣沒有人敢再與竇憲唱反調。

竇憲大權在握,他的野心急劇膨脹,甚至想要圖謀帝位。這時候漢和帝已經十四歲了,他多少有聽到一些風聲,他不甘束手就擒,便積極行動起來。因為竇憲黨羽布滿朝廷內外,漢和帝根本無法和其他臣子有所接觸,所以隻好從自己身邊的宦官身上打主意。

經過了觀察,他覺得中常侍宦官鄭眾忠實可靠,而且他很有計謀,便和他密謀如何除掉竇憲。他們認為竇憲帶兵在外,怕他領兵作亂,所以隱忍不發。

等到竇憲班師回朝之後,漢和帝決定發動政變,擬好計劃之後,在庚申這一天,漢和帝親臨北宮,秘密調兵遣將控製了京城,將竇憲黨羽一舉逮捕。然後派人收繳竇憲大將軍的印綬,命令他自殺,一舉奪回了政權。鄭眾也因此封侯,並升任九品的高官,宦官從此開始得勢。

漢和帝年僅二十七歲便去世了,他的兒子殤帝才出生一百多天,由鄧太後臨朝聽政,她的兄弟鄧騭掌握了大權。幾個月之後殤帝去世,鄧太後又迎接漢和帝的侄兒劉祜為帝,是為漢安帝。

漢安帝年僅十三歲,大權仍然由鄧太後掌握,鄧氏吸取竇氏覆滅的教訓,比較恭謹守法,與宦官鄭眾也能合作共事。但是權力之爭是冷酷的,等到鄧太後死後,漢安帝親政,鄧氏一門仍然遭到罷黜,鄧騭等兄弟子侄七人都被迫自殺。

漢安帝親政,他的母親家耿氏、妻家閻氏等外戚上台執政,他們驕奢橫暴,政治是更加的腐敗。

閻皇後曾經毒死太子劉保的生母李氏,她害怕太子長大之後會報複,因此處心積慮想要廢掉太子。漢安帝的乳母王聖和宦官江京、樊豐等人饞殺太子的乳母王男、廚監邴吉,太子思念二人,時常會歎息。王聖、江京怕太子日後會報複,竟然和閻後勾結了起來,日夜在漢安帝麵前訴說太子的惡毒。漢安帝生性胡塗,竟然聽信讒言,將太子劉保廢為濟陰王。

三十二歲的漢安帝離京南巡,在葉縣病死。閻皇後和他哥哥閻顯以及宦官江京、樊封等人商量:“皇上在途中駕崩,濟陰王還在京師裏麵,倘若被大臣們擁立為皇帝,我們一定會被他所殺害。不如密不發喪,快速地返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