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額寶的愛與恨
以餘額寶為首的互聯網“寶寶”們以高收益為賣點迅速征服了成千上萬的消費者。然而,進入五月,情況正在迅速發生變化。接二連三的收益率“破五”,似乎印證了那些唱衰餘額寶們的預言是多麼正確,難道我們再也沒法愛餘額寶們了嗎?
1.【餘額寶的高收益率隻不過是相對概念】
首先,餘額寶們充斥各種新聞頭條的“高收益率”,隻是一個時刻變動的、相對的概念。所謂7%的年化收益率,隻是把當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換算成年收益率來計算的。
假設現在存一萬塊在餘額寶裏麵一天的收益是1元,那麼換算下來的年化收益率就是3.65%,是不是感覺後者高了很多?其實誰也不能保證這個年化收益率能在最高位持續一年,如果真能如此,那還有人去冒著高風險炒股嗎?
其次,餘額寶們的高收益率最主要隻是針對銀行的定活期存款這一最基本的理財模式而言。金融產品的收益率和風險是成正比的,高風險才有高收益率。餘額寶隻是在極低風險的前提下,較之目前居民定活期存款有著顯而易見的“相對高收益”而已。拋開風險談高收益其實都是耍流氓的行為。
2.【餘額寶賺的是誰的錢?】
現在“餘額寶”的產品本質是可以在支付寶中投資購買的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背後並不是馬雲的淘寶網在直接經營這筆錢,而是通過投放到貨幣基金市場獲利,其中90%以上投資於銀行間借貸市場。
說直白一點,就是銀行需要資金要借錢的時候,就會到貨幣基金市場上來購買資金,當缺錢比較多的時候,就會給予比較高的利率,背後是天弘貨幣基金的餘額寶這時候橫空出世把大家充在餘額寶裏的零散資金聚集起來賣給銀行,刨掉各種經營和管理成本,剩下的就是大家看到“七日年化收益率6%”的收益了。
也就是說,大家把錢投給餘額寶,獲得的收益是賺自銀行。當銀行業普遍對資金需求比較高的時候,餘額寶這類貨幣基金自然能獲得較高收益,反之收益則減少。
所以現在出現了餘額寶們收益破五的新聞,並不是餘額寶被唱衰應驗了,隻是貨幣基金市場非常正常的波動而已。
3.【餘額寶是石頭裏蹦出來的嗎?】
餘額寶與其說是金融模式的創新,更多還是通過互聯網在營銷層麵的創新。打個比方就好比,沒有小米之前,智能手機品牌已經有很多,但是小米橫空出世開創了互聯網銷售的模式,突然間讓很多傳統手機廠商突然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
餘額寶的出現也是類似的效果。在餘額寶之前,很多銀行和金融機構都推出過1000元到50000元的理財產品,但是並沒有很大的影響,是因為銀行的業務模式迫使他們並沒有將過多精力放在這類客戶的營銷上。
餘額寶的出現讓銀行們看到了積少成多的力量,成為一個代表廣大用戶與銀行博弈的平台。那些可能從來都不會走進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群體,突然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原來把這些群體的零散資金聚集起來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而本質上,餘額寶這種貨幣基金,本質上並不比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推出的同類產品更先進,但是背後有支付寶這個無可比擬的便利通道,所以貨幣基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為很多從未接觸過理財產品的網民的首選。
4.【餘額寶真的是擾亂金融市場的害群之馬?】
絕大多數餘額寶的用戶隻不過是在打開支付寶上網購物的同時,順手點點鼠標把錢存進了餘額寶裏,感覺和往支付寶裏充值並無太大差別。如果這種“無意間的舉動”會上升到“破壞國家金融秩序,擾亂金融市場”的層麵,作為愛國守法的好公民,我們是不是需要做點什麼?
答案其實是“隨便你”——
首先,截至2014年1月末,整個中國貨幣市場基金總規模為9,532億元,與47.9萬億的居民存款、103.4萬億的全部人民幣存款總額相比仍然非常小,與居民存款餘額之比為2.0%,與全部人民幣存款餘額之比為0.9%,不到百分之一。即使與總規模約10萬億元的銀行理財產品相比,貨幣市場基金也不到其總規模的十分之一。而到了今年5月,餘額寶雖然增長驚人,但規模也隻是達到區區2500億元而已,很難想象,規模如此之小的貨幣市場基金中的【一支】基金會對市場整體利率水平產生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