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利多因素支撐鄭棉走強短期強勢或將延續
資訊
上周以來,鄭棉1305及1309合約成交量連續攀升,其中,主力合約1月29日增倉近8萬手,持倉一舉超越1305合約,漲幅達2.16%。2月5日,在套保盤打壓下,鄭棉期價有所走低。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近期美盤棉花看漲,在國內收拋儲政策利好和市場多頭資金活躍等利好因素作用下,鄭棉短期強勢或將延續。
收拋儲與配額穩定棉價
根據中國棉花信息網數據,上周(1月28日—2月1日)市場共計劃收儲噸,實際成交噸,周成交比例僅為21%;其中,國內市場共計劃收儲噸,實際成交61410噸,較前一周減少4290噸,周成交比例為13%。新疆共計劃收儲噸,實際成交4600噸,較前一周減少14200噸,周成交比例1.4%。成交量最大省份為新疆,占成交總量的65%。
與此同時,當周累計推出拋儲資源噸,較前一周推出資源多1318噸;當周實際成交噸,較前一周實際成交減少16141噸,成交比例為25.10%。
“國內收拋儲與配額政策,對穩定鄭棉價格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中國國際期貨農產品高級分析師於江表示,去年9月以來,國家停發配額,避免了低價外棉對國產棉花的衝擊,目前國家累計收儲已達600萬噸,占全國棉花產量80%以上。收儲價格對鄭棉構成了非常強大的支撐,使國內棉價相對擺脫了供需基本麵疲弱及內外價差高企的束縛,短期棉價整體表現穩中偏強。
上海中期分析認為,國內拋儲工作穩步推進,成交比例偏低。截至2月1日,儲備棉投放數量為80146.49噸,實際成交22891.55噸,成交比例28.56%。
收儲方麵來看,在國家20400元/噸的收儲政策下,今年大部分棉花進入國家儲備。到2月1日,國家已經累計收儲超過615萬噸,按照全年729萬噸產量計算,達到我國全年棉花總產量的84%。這也造成了當前市場上可交割棉花資源有限,企業缺乏賣出保值需求,客觀上支撐棉花期貨價格。
節前維持橫盤整理
當前宏觀經濟溫和複蘇。從國內來看,製造業PMI均回升至榮枯分水嶺上方,中科院研究預測,今年我國GDP增長將達到8.4%,其他市場研究機構的普遍觀點也在8.0%至8.4%之間,中國經濟複蘇受到了市場的認同。而歐美經濟表現則相對平穩,從PMI指標來看仍處於正常狀態中,目前已止跌企穩。
受經濟回暖影響,ICE美棉亦維持高位運行,截至2月4日,3月合約收報在83.1美分/磅,周上漲3.06%。此外,美國農業部1月份報告調低了本年度全球棉花期末庫存,供求壓力繼續加大。報告預測2012/13年度全球棉花產量2587.3萬噸,增加42萬噸;不過,預測全球消費量為2309.2萬噸,期末庫存1779.2萬噸,全球庫存消費比再創新高,達到77.05%。
國內來看,長期收儲、拋儲政策導致鄭棉1305合約倉單資源稀缺,由於今年3月31日前,國儲棉的投放不允許流通,且目前拍儲成交低迷,預計難有新棉拍出,鄭棉1305有潛在逼倉風險。不過,自4月份起,儲備政策不確定性較大,一旦其允許流通,鄭棉1309最終將向現貨價格靠攏。
“1309合約價格大幅高過現貨價,且超越了2012/13年度國儲收儲價格,雖然鄭棉倉單偏少,但是1309合約離逼倉還為時尚早。”有業內人士表示,1309大幅增倉意味著其拉升難度遠高過1305,套保盤的大量進入及從5月移向9月的套保空單,會給1309造成強壓。
於江認為,從季節性規律看,2月棉價慣性上漲概率較大,但在收儲臨近結束和國內庫存高企背景下,連續大幅上漲概率相對較小,本月有衝擊21000元/噸新高的可能,屆時可根據盤麵把握多翻空機會。
在上海中期看來,短期美棉連續上行,對鄭棉有支撐作用,且大量棉花進入國儲後,賣出保值力量不足,也利於價格上漲。但在全球期末庫存和中國期末庫存連創新高情況下,鄭棉上行高度有限,此外,由於春節長假臨近,操作上建議謹慎觀望。(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