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東盟各國區域顯示比較優勢
根據東盟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大體可以將東盟分為四個層級。新加坡和文萊屬於發到國家,所以為第一層級國家;馬來西亞和泰國經濟形勢較好,政治穩定,可以劃分為第二層級;菲律賓和印尼由於政治局勢有時波動,經濟一班,可以定級為三級;其餘的幾個國家,越南、老撾等可以歸為第四層級。為了計算方便,東盟十國中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五在東盟十國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東盟各國都在盡力利用各自的資源稟賦,在資源密集型行業的顯示比較優勢與日俱增。而中國在該行業的比較劣勢正日趨嚴重。但是,中國通過加入WTO後,對外貿易的出口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實現了出口產品優化升級,由原來的勞動密集性行業轉向了知識密集型行業,因此,選擇高等級的國家作為貿易合作夥伴中國的對外投資更具有意義。
3.東盟各國金融服務方麵的差異
金融服務的可利用性是衡量投資環境的重要指標。如果企業可以依賴銀行貸款,則金融的可利用程度就會提高,在這方麵,中國與東盟一些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中國目前的金融服務尚待改進,例如,大量的金融資源主要用於國有企業,而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很少能獲得國家銀行的正式貸款。據調查,中國隻有大約12%的中小企業能夠從銀行得到貸款,與此相比,馬來西亞為21%,泰國為26%,菲律賓高達28%。
三、中國投資東盟各國的戰略分析及對中國對外投資的啟示
1.通過雙邊談判,促進兩國投資與貿易往來自由化
加強與東盟各個國家的談判可以為我國對外投資帶來更多的好處,不僅能夠促進雙邊對外貿易的自由往來,還可以為中國產品輸出打開東盟市場提供便利的條件。通過雙方相互給予投資者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和投資公平公正待遇,提高投資相關法律法規的透明度,為雙方創造更為有利的投資條件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此外,可以對雙方國家的投資者提供一些法律保護,從而從製度上給予提供便利條件,切實到達促進雙方貿易自由往來,開放程度加快,中國也可以輸出更多的先進科學技術,加大對東盟的對外投資規模。
2.積極投資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
在一個技術不斷創新的國度裏,企業的自我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都會迅速增強。通過國內外母子公司之間的信息交流,中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可以獲得最新技術的一手資料,迅速占領國內市場。由於中國在技術方麵較東盟國家具有一定優勢,即便是菲律賓和泰國等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國家也應該進行技術投資,但是在投資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輸出技術的類型,以免不合理的輸出產生技術產品摩擦。老撾、越南和柬埔寨等國家由於技術水平較中國較為落後,更應該加大對這類地區國家的技術輸出。相對於它們,中國具有相對雄厚的科技實力,所以我國可以將相對落後的國內技術向它們轉移,同時為我國新技術的研發提供大量資金,並推動我國技術的升級換代,也會促進越南等國的技術進步。
3.投資初期應以合資合作方式為主
為投資的主要形式,在選擇投資對象時,應該首選經濟實力和運作能力較為突出的大集團公司,投資方向應偏向於建築工程建設類項目,因為此類工程項目能夠充分發勞務派遣市場,通過將承包的項目與開發的勞務市場結合起來,來獲取大規模、高效益的投資活動。我國要以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與東盟的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中國企業與東盟企業進行合作的時候,尤其是合作的初期,應該原則合資作,努力提高在東盟市場的占有率,此外,擴大對基礎設施及基礎能源方麵的投資,尤其是電力、交通運輸、水利等項目的投資,這些項目隨著投資的逐步深入,必然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我國應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東南亞承攬電站、通訊工程等技術含量高的大型工程項目,帶動我國大型成套設備和技術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