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盟各國的投資環境分析、比較及對中國的啟示(1 / 3)

東盟各國的投資環境分析、比較及對中國的啟示

管理視窗

作者:孟憲君 張振東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增加對外投資,實施積極的走出去戰略,在我國政府大力的支持下加大對東盟的確的投資,對於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由於東盟地區豐富的資源,各種互惠互利的政策及東盟與中國開展多方麵的合作的大背景下,推動中國對東盟各個國家的投資連年增加,東南亞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投資的最佳地區。中國各種行業對東盟地區國家的投資已經打破傳統行業投資的限製,逐漸形成投資多元化和多維度的投資趨勢。盡管東盟地區在中國對外投資中的比重中還處於較小的一部分,但是該地區的投資潛力是巨大的。本文通過分析中國對東盟各國的投資現狀分析,進而從宏觀投資環境、區域顯示優勢、金融服務三個方麵進行對比東盟各國投資環境,最終提出了通過加強雙邊談判,促進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積極投資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加強對東盟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拓寬投資領域對東盟各國進行投資,希望對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東盟各國;投資環境;比較;啟示

一、中國對東盟投資現狀分析

中國與東盟各個國家的合作應該擴大原有的合作領域,向更為廣闊的空間發展。東盟實力不斷的增強以及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為兩者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今後的經濟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從1993年後發展加快,同時中方開始出現逆差。盡管中國與東盟各個國家的出口結構具有明顯的互補性,這種互補性為東盟各個國家與中國開展對外貿易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東盟各個國家需要中國工業製成品的輸出,中國則需要東盟各個國家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輸入,導致這用逆差的主要原因是雙方產業結果和資源結果的差別,由於中國在高速發展過程中缺乏原材料,中國的經濟發展對東盟的依賴會越來越重。

隨著貿易的發展,這種結構性的差異將有利於東盟國家。此外,中國調整經濟結構、擴大內需、人民幣升值、美國等西方國家經濟困難等原因,都將導致中國出口增長速度相對有所減慢,進口速度增加較快。

二東盟各國投資環境的比較

1.東盟各國投資宏觀環境分析

政治環境是否穩定是影響對外投資的一個重要因素宏觀,也是決定其投資方投資安全性的一個重要保障,擁有穩定的投資環境是大多數國家對外投資的首選前提。從東盟各個國家的政治環境來看,大多數國家的局勢是穩定的,政治變動較小,盡管存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政治存在一定的危機,但是這些國家已經注意在吸引外資方麵對政治環境的改善。例如,菲律賓在阿羅約總統上台後,采取了一係列強硬措施反貪肅貪,基本穩定了政局。並且,菲律賓政府已經向外商保證維持本國的穩定。因此,可以得出這樣一個道理,國家局麵穩定,政治局勢平穩,對於吸引外資具有重大的意義。大多數東盟國家在發展對外貿易的過程中都非常注意對國內局勢的改變和控製,新加坡在維護國家平穩上在東盟國家內做的更為優秀。此外,在經曆了亞洲金融危機以後,新加坡憑借其健全的金融體製和政府的一係列積極措施,促進了經濟平穩恢複。過去10年中,新加坡的經濟年均增長7%左右。通過上述分析,東盟地區的投資環境較中東地區具有很好的穩定性,而且東盟各個國家主觀上也控製政治局勢,以此來加大外資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