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國法製史”課程教材建設
文史在線
作者:孔令秋 宋來榜
摘 要:目前,“中國法製史”課程教材雖然版本眾多,但大都存在教材過於厚重,體例存在缺陷,形式僵化,沒有自身特色以及缺乏現代化手段支撐等問題。這種現狀很難滿足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國法製史”課程教學方式改革和夯實學生理論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因此,建設適應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實踐需求的“中國法製史”課程教材已迫在眉睫。進行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國法製史”課程教材體係時應遵循基礎性、實用性、創新性和現代技術性原則,在文本教材體係建設中添加“學習目標”、“背景知識”、“理論知識”、“知識掌握反饋”等模塊,並合理使用CAI 課件和網絡平台,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中國法製史”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中。
關鍵詞:中國法製史課程;教材;體係建設
一、“中國法製史”課程教材體係建設現狀
“中國法製史”課程是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屬於法學基礎理論課,也是必修課程。但在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實踐中,由於教材體係的不完善,直接影響了“中國法製史”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教材過於厚重,有待進一步改善
近幾年,為突出法律職業教育,應用型本科院校各法學院係紛紛修訂教學計劃,將理論課程教學時數大為削減,中國法製史課程的理論課程教學時數被壓縮到最低限度。然而,由於中國法製史知識點眾多,與之相應的教材內容過於厚重,絕大多數教材均在40萬字以上,在有限的教學時數內,全麵講授必然不深不透,學生也難以係統掌握。
(二)體係存在缺陷,形式僵化,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目前,中國法製史教材大多采用按照朝代分編的編排方式,比較而言,這種體係便於學生以時間為線索掌握每個朝代的法製建設成就。然而,這種體係隻是從整體上介紹中華法係的發展演變曆程,但對於具體製度的變遷卻缺乏係統的闡釋,導致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無法掌握具體法製的發展演變。 另外,由於中國法製史教材內容文言文較多,文字生疏,缺乏必要的圖示或文字解釋,並且對一些法律製度產生發展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介紹,導致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無法馬上理解,重點難以掌握,達不到立竿見影的教學效果。 --!>
(三)教材版本繁多,沒有自身特色
在中國法學教材過度“繁榮”的大背景下,中國法製史教材也同樣版本眾多,僅在當當網搜索到的各種“中國法製史”教材就有30餘個版本,雖然,其中不乏精品,但多數教材內容重複,從篇章體例到形式、內容毫無新意,還有一些版本教材之間內容相互矛盾,導致各種版本的教材權威性不強。
(四)缺乏現代化手段支撐
多數中國法製史教材隻滿足於文本的撰寫,至多附有PowerPoint製作的文字講稿形式的多媒體課件,既缺乏豐富的表現力,也缺乏良好的交互性。這樣的教材,無論是文本,還是多媒體課件,隻能靜態的反映中國法製史的知識內容,無法實現動態並及時更新。缺乏網絡技術的支持使教材存在天然的缺陷。 可見,現今多數中國法製史教材從編排體例的組織上,到知識內容含量、文本形式及信息含量和網絡技術手段的應用均存在一定缺陷,導致其既無特點,又無新意,甚至於無法滿足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國法製史課程教學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