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國法製史”課程教材建設(2 / 3)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國法製史”課程教材現行體係改革的必要性

(一)改革中國法製史課程教材體係是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

“中國法製史”課程類型屬於理論課,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傳統的中國法製史教學模式采取滿堂灌式板書教學,由於教學時數和板書速度的限製,教師隻能講授書本上的一些主要內容,講授的知識量有限。同時,教學方式單一呆板,容易使學生產生煩躁感,從而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降低了教學效果。①

(二)改革中國法製史課程教材體係是夯實學生理論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

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法學專業教育與法律職業教育相結合的法學教育體係既要求夯實學生的法學理論基礎,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國法製史”課程教學中,結合教材的基本知識的學習,提高部分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學術能力,實現素質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學生依賴於教材的提示與指導下參加一些科研項目,培養學生從事科研的意識和動手能力,從而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②

但目前現有的中國法製史教材則無法完成夯實學生理論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任務。

三、“中國法製史”課程教材體係建設的幾點建議

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國法製史課程教材體例,主要應在確定的原則基礎之上,從文本教材、CAI 課件及教材的網絡支撐等方麵進行。

(一)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國法製史課程教材體係應遵循的原則

為了適應應用型本科院校法律職業教育與法學專業教育並舉和現代學生渴求知識的需要,在設計教材體例和內容時,主要應考慮教材結構的科學合理性、內容的時代性、知識性與趣味性,使中國法製史教材無論在體例形式上,還是在具體內容上都應該是比較科學,吸取了新的公認的研究成果,具有知識的新穎性、學術的前沿性和預見性的符合教學要求、適應人才培養模式的教材。③為此,在建設中國法製史課程教材體係時應遵循如下原則:

1、基礎性。立足應用型本科院校法學教育的現實需求,在內容編寫上,注重闡釋中國法製史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史實、基本製度,要求知識內容的闡述簡明扼要、中心突出、概念準確、條理清晰。

2、實用性。在應用型本科院校文本教材編寫上應注重剖析法律製度產生的曆史演進過程及該製度在實踐中的運用效果和對後世的影響等。並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司法考試內容,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

3、創新性。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國法製史的現有教材大都體係陳舊、形式僵化,已經影響到實際教學效果。因此,對其體係進行開拓創新已成必然。在每章中應設計形式新穎的各種欄目,如“引讀案例”、“背景知識”、“罪名演化”,拓展學生學習視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4、現代技術性。考慮到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知識更新速度較快,課程所需相關信息量極大,僅以靜態的文本教材為載體,難於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為此,應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國法製史”課程教學中大量使用網絡作為載體,以配合文本教材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二)文本教材體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