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譜學技術鑒別4種龍膽科“地格達”類蒙藥材(2 / 3)

由於“地格達”類蒙藥材基原極為複雜,加之不同地區市場流通、製藥企業及醫療部門應用十分混亂,嚴重影響其臨床療效與用藥安全,因此,高效、準確鑒別“地格達”類蒙藥材意義重大。但是,目前此方麵的研究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對“地格達”類蒙藥材的鑒別尚沿用性狀、顯微、理化鑒別等方法,其中理化鑒別也仍是以薄層色譜法為主,而這些傳統方法具有較大變異性,存在重複性差、穩定性差、主觀性強等缺點[6-7]。

上述4種龍膽科“地格達”類蒙藥材從外觀上難以鑒別,其粉末特征也極為相似,傳統的中藥組織形態學和理化鑒別等方法在對其鑒別方麵表現出明顯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建立準確、可靠的方法鑒別龍膽科“地格達”類蒙藥材,對確保該類蒙藥材正本清源、保障其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探討了譜學技術在龍膽科“地格達”類蒙藥材鑒別中的應用,對上述4種龍膽科“地格達”類蒙藥材進行了近紅外光譜分析和差示掃描量熱分析研究,為該類蒙藥的快速分析鑒別提供了科學依據。

1 材料

Thermo IS 50傅裏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美國熱電公司);Mettler DSC1差示掃描量熱儀,Mettler XS105DU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尖葉假龍膽、肋柱花﹑扁蕾﹑花錨樣品經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李旻輝教授鑒定,所有樣品經除塵、幹燥、研磨並過 100 目篩,製成細粉,作為試驗用樣品。

鑒於4種龍膽科“地格達”類蒙藥材在內蒙古地區分布廣泛,為使鑒別結果客觀化、規範化和標準化,4種“地格達”類蒙藥材試驗樣品分別采自內蒙古東部、中部及西部地區,並按照相同質量比混合而成。

2 方法與結果

2.1 近紅外光譜分析 以儀器內置背景為參比,掃描範圍1萬~4 000 cm-1,分辨率8 cm-1,掃描次數32次。樣品量100 mg,每個樣品重複測定3次。采用OMNIC操作軟件進行圖譜與數據分析。

結果顯示,4種龍膽科“地格達”類蒙藥材樣品NIR一維圖譜較為相似,這與它們來自近緣屬種,含有同類成分(如酮、環烯醚萜、三萜皂苷等)有關。同時,不難看出,4種樣品一維圖譜在局部波數存在特征峰差別。

為更好地分辨一維圖譜中的重疊峰,獲取更大信息量,對其進行導數處理,得到4 000~6 500 cm-1的高分辨二階導數譜。

結果顯示,4種龍膽科“地格達”類蒙藥材樣品在NIR二階導數圖譜中表現出明顯差異。

結果顯示,4種龍膽科“地格達”類蒙藥材具有不同的近紅外光譜特征,其吸收峰拓撲圖形、峰位與相對強度均存在一定差異,並且采用二階導數譜分析更加突出了近紅外光譜鑒別的特征性。

2.2 差示掃描量熱分析 采用Al2O3坩堝,升溫範圍30~500 ℃,升溫速率10 ℃·min-1,爐體氣氛為靜態空氣。樣品量1 mg,每個樣品重複測定3次。采用STARe操作軟件進行圖譜與數據分析。

結果顯示,在4種龍膽科“地格達”類蒙藥材DSC研究中,4種藥材具有較為相似的拓撲圖形,進一步證實來自近緣屬種的蒙藥材具有相似的化學組成;尖葉假龍膽與扁蕾的DSC曲線具有更為相近的拓撲圖形、特征峰和峰頂溫度,扁蕾的第二個放熱特征峰(408.37 ℃)和唯一一個吸熱特征峰(435.84 ℃)比尖葉假龍膽更為明顯,同時扁蕾的放熱特征峰峰頂溫度(321.36,408.37,455.50 ℃)均比尖葉假龍膽(328.84,420.20,457.58 ℃)略低;肋柱花與花錨DSC曲線具有更為相近的拓撲圖形,但二者具有不同特征峰和峰頂溫度,花錨比肋柱花缺少1個吸熱特征峰(440.51 ℃),同時花錨的放熱峰峰頂溫度(331.28,478.08 ℃)均比肋柱花(341.27,487.37 ℃)略低;4種藥材吸熱特征峰相比,扁蕾最明顯,其次是尖葉假龍膽和肋柱花,而花錨沒有,這說明4種藥材所含化學成分在含量上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