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下員工八種人(1 / 3)

守業之道

作者:景琦

對待人渣,發現萌芽,就消滅之,不要抱任何幻想,也不要試圖利用人渣做些陰事,否則就是飲鴆止渴。

企業裏的八種人

人分兩種,常態人和非常態人,大家平常講的都是常態人。其中常態人又分為:人財、人才、人材和人手,非常態人則分為:人物、人在、人災和人渣。常態人是企業正常運轉情況下的人才能力結構,而非常態人是指企業非常情況下或者不健康企業裏麵存在的一些人。

人財:人財是常態人才中最好的,是能為企業直接帶來財富效益的,是企業最需要的人。這類人的特點是積極主動工作,創新性地完成崗位工作,能在組織工作中起到核心和主導作用。

人才:人才是指有才華的人。這人有專業才能或其他才能,但就是沒有或不能轉化為效益和財富。

人材:人材是指人的基本素質很好,還沒有轉化企業需要的才能,當然更沒有為企業帶來財富效益。

人手:人手就是他人工作的助手,是幫助人財等實現效益的人。

人物:人物高於我們平常所講的人才,從能力和能量上來講都超乎尋常,是指能為企業解決重大問題、幫助企業實現戰略性突破的人。

人在:人在就是指人既沒有正麵地積極效用,也沒有負麵的影響,隻是在企業中存在著。

人災:人災是指為企業帶來麻煩的人。這類人隻要在企業裏存在,就會使企業事故不斷、麻煩叢生,最終導致企業經濟性損失。

人渣:人渣是指品質有問題,且有非常強的破壞能力的人。這類人心術不正、狡詐,以損人為目的,至於損人後是否利己並不重要。這類人存在的目的就是給他人和組織製造事端、搬弄是非、挑撥離間、嫉賢妒能、內外勾結、製造種種不和諧。

有用的是“人財”和“人手”

常態人是企業正常狀態下所需要的,其中最需要的就是能解決問題的“人財”和做事務性輔助工作的“人手”。企業中最常說的兩句話不就是“誰能掙來錢誰是爺”和“急缺人手”嗎?

人財一般占員工總數的5%~20%。比重之所以不一,是因為企業的健康狀態不一樣。健康程度高的企業,人財的比重越高。一般情況下,企業的人財比重也就占5%~10%。人財在企業中不隻是高層,在企業的各個層麵都有,不僅在係統管理者層麵,在專業管理層麵,或者在專業技術層麵都有人財。這些人是企業的核心,隻有擁有這些人,企業遇到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那麼其他那麼多人都是幹什麼呢?其他七類人中最有價值的是人手。因為人手幫助人財實現價值,可以在人財的主導下,複製性地完成工作,為企業帶來規模效益。

而人手正是企業內部占絕大多數的,一般情況下要占到30%~60%左右。有人會說:企業有人財,何必還要人手呢?實際運營當中,人財離開了人手的幫助,可以辦成事情,但做成事情的數量和規模就很有限了。就像一位將軍也能夠殺敵,但沒有千萬的士兵幫助,殺敵數量就不上規模。所以,人手在組織中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從“才”、“材”變為“財”

企業當中,往往有很多人才華橫溢,才情飛揚,但就是不能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不能為企業帶來財富和效益,這既有人才自身的原因,也有企業組織的原因。

企業本身原因有二:一是企業係統功能和資源還不能使人才很好地發揮才能;二是企業文化與人才習慣的文化不融合,就像李逵跳進了水裏無論如何也揮不出三板斧的威力來。人才自身的原因有二:一是人才的個性比較突出,高度自戀,自我崇拜和欣賞,長時間不能有效的融入企業組織當中;二是人才的心智缺陷問題,盡管有才,但不舍得把自己的才華貢獻給企業組織。這種自私而不懂分享,隻顧索取而不奉獻,視自己的本事為寶貝的人注定是一個人才,而不會是人財。一般情況下,他們一生當中是一事無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