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下員工八種人(2 / 3)

大凡人才都有一種懷才不遇的感覺。如何讓懷才者能夠把“才”轉化為“財”?企業應該盡量為人才創造發揮才華的機製和環境。如果是人才高度自戀,那麼應該多做溝通和感化工作,讓人才的心落地。如果是人才個人心智缺陷問題,高度自私,那麼請不要為這類人才浪費時間,趁早請其走人。

人材隻是有基礎素質,但才能還沒有露出來,需要時間和實踐的過程。比如:跨行業跳槽者,無論是專業技術人才、專業管理人才和係統的管理人才,可能由於兩個行業的差異,原有的才能失去了用武之地,原來的“才”被戴上了枷鎖,“才”加上了木字旁,需要一段時間熟悉和了解過程,才能消化“木”字旁,才能轉化為真正的才能,才能談得上轉化為人財。另一種是有專業的基礎知識,沒有專業能力,比如: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等都是屬於人材。這些人要想給企業帶來效益,首先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專業技能訓練和文化的培養,把“木”字旁去掉,先變成人才,再通過企業的機製係統發揮作用,為企業帶來財富。

人材首先變成人才,然後再轉化人財,但其中必然有時間的成本和轉換不成的風險。究竟這個過程需要多長時間,沒有一定之規,是由人的組織屬性和內心的和諧程度決定的。

對“人物”該不該重用?

人物有高於普通人才的能力和能量,能解決企業的危機問題和重大問題,能給企業帶來戰略性的突破。

企業在正常情況下,人物沒有用武之地;隻有在非常情況下,人物才能發揮作用。所以企業一般不需要人物,也沒必要養人物,因為養不起,也養不住。

企業常態情況下如果說有人物存在,那隻能有一個,這個人物就是老板。假若經理人也是人物,那會導致雙雄紛爭,權力核心多元化,把企業帶向危險的邊緣。如果經理人的能量高於老板,必然結果是功高蓋主,企業結構失衡。通常情況下,很職業的經理人會悲壯離場;不職業的經理人,會給企業帶來災難性後果。

所以說,人物都是在比較中相對而言的。而且所有的人物,無論本事多大,都不可能是全能冠軍。所以企業不能迷信人物,人物不可能解決企業所有的問題。

“人在”是怎麼產生的?

幾乎每一個規模性企業都會有“人在”。這類人除了增加費用成本以外,沒有任何價值。而企業之所以有“人在”,大概兩類原因:一是關係戶,開後門進來的人,人情麵子在起作用。通常規模性企業接收這樣的人數多一些。二是由企業裏麵的人手、人材、人才等蛻變而來的。為什麼會如此?企業原因是:分工不合理,管理不到位,業務中斷,某些人手、人材、人才無事可做,又一時沒有去處,所以就變成了暫時的人在;員工自身的原因是外部環境的變化引起自身心理作用的變化,比如:處於熱戀期的青年員工,尤其女員工,容易魂不守舍,變成了純粹的“人在”;還有部分女員工生完小孩後,上下班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和家庭。不容易量化的崗位,更容易出現“人在”。

“人災”和“人渣”有何區別?

雖然同為企業帶來的是麻煩叢生,但人災其主觀上並不壞,隻是認識、能力、智慧等局限性,自以為是,急於求成,亂說亂動,不守紀律。其初衷可能是為了把事情做好,最多隻是想過於表現自我罷了。而人渣就不同了,其主觀上就是想害人、想損害組織利益,但這種人往往善於偽裝和表演,能言善辯,甚至有才能幹,但目的就是破壞和諧。這種人對組織的損害絕不簡單的在經濟上,主要是對企業文化上的破壞和異化,他們使人際關係緊張,能扭曲人的心理。一般人都想逃離這種環境,所以人渣對企業的破壞是根基上的。這種人為什麼會這樣?其原因比較複雜,從心理學上講是有心理障礙、性格缺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