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三國之最 (二十六)(1 / 2)

占據荊州後,劉備麵臨向西擴張勢力的問題,這也是一個“仁”和“義”矛盾衝突的問題。劉備素來以寬厚待人、柔能克剛著稱,英雄莫敵;並且遠得人心,近得民望。所以在遇到謀取同宗基業的時候,他往往是猶豫不決,生怕被別人說成是不義之人,遭受媒體大眾的質疑與譴責。

議取西川時龐統曾對他說:“荊州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維持長久。益州人多、地廣、財富,可以得誌資成大業,如今又有張鬆等人在裏麵當臥底,這是上天賜與您的,又何必疑惑呢?”劉備解釋道:“今與吾水火相敵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詭,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義於天下,吾不忍也。”

龐統笑著說:“主公的話雖符合天理,無奈現在是戰爭年代,兵荒馬亂的不能一條道走到黑啊,如果老是搞教條主義,將寸步難行,要懂得解放思想,大膽實踐,積極進取。而且‘兼弱攻昧’、‘逆取順守’,乃湯、武之道也。大事成功以後再用封賞的義舉去回報遭受損失的人,有什麼可說sorry的呢?劉璋沒有能力守住這份基業,今天你不取,終究會被他人占有。主公還是好好考慮一下吧(到時候可沒有賣後悔藥的)。”

劉備聽完這一席話恍然大悟,茅塞頓開(短路的神經立刻被激活),把龐統的話當成了金石之言,銘記肺腑。龐統的這些話充分說明了身處亂世中,優勝劣汰、弱肉強食是自然法則,是成就霸業的生存發展之道,隻要能善待被傷害者也可以問心無愧。從中可以看出高人說的話實在是高,讓劉備感覺好high(高興、開心),本來嘛,做事要對得起良心,損害了別人利益就要有所補償,總不能讓同宗兄弟這樣想:你傷害了我,卻一笑而過。您怎麼也得付筆安家費吧。

170*三國當中最豪華的陣容--蜀國陣營

按照三國人物的知名度來講,人力資源最豐富的要屬劉備一方。在最鼎盛時期,劉備手下名將如雲,堪稱超豪華陣營。當時文有龐統、諸葛亮深謀遠慮,武有關、張、趙、馬、黃英勇無敵,大將魏延等人還隻能當替補,可謂名躁一時,無人能望其項背。孫、曹兩家雖然也是名士雲集,但和劉備比起來,還是顯得黯然失色。難怪草莽英雄劉備崛起得最晚,而收獲得卻頗多,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與這些賢士、勇將的積極效力是分不開的。事過境遷難預料,蜀國形勢的走勢變化就象無常的股市一樣,漲也興焉,跌也忽焉,沒用多少時間便形成了蜀國無大將的局麵,輝煌的曆史在時間的長河中轉瞬即逝,“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切已隨東流水淹沒在曆史的大潮裏,隻留下美好的回憶供後人品味、追懷。

171*涉嫌最嚴重的盜版行為--曹操寫的《孟德新書》

對於曹操的這部兵書著作是否出於他本人的原創,已不得而知,但據益州別駕張鬆說,此書涉嫌抄襲轉載,存在一定的爭議。當時魏國主簿(秘書長)楊琳為了向張鬆炫耀曹操的文韜武略,給張鬆展示了曹操的兵書作品《孟德新書》,張鬆看過後,立刻提出異議:“搞啥子嘛,這本書是盜版嘀,它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哪個不曉得哦?”說完真就從頭到尾背誦了一遍。

曹操聽說這件事後,立即將這部作品扯碎燒毀,還給自己找台階下:“莫非古人與我暗合否?”張鬆一語道破此書涉嫌盜版,搞壞了曹丞相的名譽,難怪曹操對他是深惡痛絕,用棍子招呼他。噫~不給你點顏色看看,你就不知道馬王爺三隻眼。其實曹丞相也太意氣用事,根本用不著燒書,如果張鬆提出這本書侵權,曹操隻要辯護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之類的話不就完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