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多元文化共存的美國,偏見也是刻在骨子裏的東西,這種現象從美劇中就可以看出。
即使一部美劇裏出現了多種膚色、多國文化,那些出場的“外國人”也均有濃厚的地域特征——即美國人對來自這些國家的人形成的這些刻板印象。
比如美劇中的華人常常以偷渡客的身份出現,做著工人、服務員甚至是奴隸等低級工作,對華人的形象似乎有一套“定型化”的描述:臉型扁平、小眼睛、單眼皮……近年來,中國人在美劇中的形象有所改變,但要麼是學霸型,要麼就是呆頭呆腦的技術宅。某部美劇中曾有這樣一個片段:一個亞裔很快心算出數學答案,在眾人驚異的注視下說:“怎樣?哥是中國人。”
這種“定型化”並非隻針對中國人。墨西哥人在美劇中基本上都是毒販,黑人多扮演匪徒,俄羅斯人是身手很差的壯漢,經常搞黑幫或者拉皮條。南美國家小偷多,澳大利亞偏愛花褲衩。凡是取景澳大利亞的,劇中的男士必然手拿啤酒身穿花褲衩,不係襯衫扣子在海灘上信步。
除了人物形象,其他國家古老落後的習俗也是刻板印象的來源。《生活大爆炸》中對印度落後傳統的吐槽更是比比皆是。謝爾頓等人絞盡腦汁讓朝鮮天才和女生約會,拉吉便感歎在印度隻要給女孩子家12頭羊再加一個筆記本電腦就可以把女孩領回家,對印度家長包辦婚姻的諷刺再明顯不過。當然大部分美劇都隻是利用觀眾對某一群體已形成的刻板印象來抖包袱玩幽默。
偏見常常伴隨著傲慢,這些刻板印象不僅是美國人對其他民族、其他文化漠不關心的結果,而且也是美國人優越感的體現。許多美國人認為美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對其他國家的了解停留在幾十年前。他們習慣以自己的做法為中心,別的國家若有不同的意見,那就是落後不文明的體現。2002年日韓世界杯遭到美國抵製,就是因為美國人無法忍受韓國人吃狗肉的習慣,當時美國國內稱韓國人為“吃狗肉的野蠻人”。
歐洲人眼中的“偏見地圖”:
荷蘭是“雜種”,波蘭是“修下水道的”
地域上的歧視和自大似乎是一個世界級現象。
以“法國人眼中的歐洲”為例,法國人說人笨時,會說笨得像比利時人一樣;說人法語不好時,說這人法語說得像西班牙人一樣;談起丹麥就是“維京海盜”,談起荷蘭,就想到“雜種”;波蘭就是“修下水道的”,而保加利亞則是“落後的野蠻人”。
而“英國人眼中的歐洲”就更加刻薄,愛爾蘭是“搗蛋鬼”,挪威是“肮髒未開化的暴發戶部落”,羅馬尼亞是“討厭的移民”,烏克蘭則是“很怪異的感覺”。
由於懶惰和輕佻,人們通常無意去深入了解另一個民族、另一種文化、另一個地區,於是就選擇以偏概全、先入為主這種最省力氣的方式獲得談資。在全世界的“偏見地圖”裏,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偏見。
(劉強薦自鳳凰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