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同人口學特征臨床護士職業緊張的調查研究(2 / 3)

1.2.2 調查方法 集中培訓病房護士長作為調查員,由各病房護士長發放給護士自行填寫,約在45 min內可完成,鑒於護士工作時間的特殊性,於調查表發放後2 d回收,進行整理、核對、複查。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Epidata 3.2建庫,量表資料錄入計算機並進行邏輯審核,對調查問卷進行檢查,核對統一編碼後,導入到EXCEL2010進行整理,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分析,兩兩比較采用Tukey法,P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875份,收回問卷805份,回收率92%,剔除97 份不合格問卷,有效問卷708 份,有效問卷率80.9%。其中外科196人占27.7%,兒科126人占17.8%,內科147人占20.8%,婦產科102人占14.4%,急診科127人占17.9%,學曆結構上看,本科學曆318人占44.9%,大專323人占45.6%,中專67人占9.5%。工齡:5年以下299人占42.2%,5~10年228人占32.2%,10~15年117人占16.5%,15年以上64人占9%。年齡20~25歲228人占32.2%,36~30歲218人占30.8%,31~35歲118人占16.7%,36~40歲75人占10.6%,40歲以上69人占9.7%占全部調查人數的74.4%。職稱:護士人群308人占43.5%,護師239人占33.8%,主管護師為151人占21.3%,副主管護師為10人占1.4%。已婚人群414人占58.4%,未婚人群294人占41.6%,在編人員為552人78%,合同人員162人占22.9%,臨時人員24人占3.4%。

2.2 臨床護士職業緊張現狀調查結果

708名護士職業任務總分(161.6±21.2),個體緊張反應(105.4±26.9)分,個體應對資源(113.2±28.0)分,職業緊張總分為(380.2±34.2)分。

2.3 職業緊張影響因素分析

2.3.1 不同職稱職業緊張得分比較 表2結果表明,不同職稱的護士在職業任務、個體緊張反應及個體應對資源上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護士的職業任務得分最高為(160.3±18.5),職業任務得分隨著職稱的升高而下降,護士和護師的個體緊張反應顯著高於副主管護師和主管護師。護士、護師及副主管護師的個體應對資源得分顯著高於主管護師。

2.3.2 不同年齡段職業緊張得分比較 表3結果顯示,20~25歲年齡組較其他各年齡組護士職業任務緊張度高,26~30歲年齡組護士個體緊張反應程度最低,顯著低於其他各年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6~30歲年齡組護士個體應對資源與31~35 年齡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0~25 年齡組、36~40 年齡組、40歲以上年齡組護士在個體應對資源上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3 不同科室職業緊張得分比較 表4結果顯示,不同科室護士職業任務總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4 不同學曆職業緊張得分比較 表5結果表明,通過多組方差分析,不同學曆護士職業緊張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低學曆人群在職業任務、個體緊張反應及個體應對資源方麵的得分普遍較高。

表5 不同學曆職業緊張得分(x±s,分)

3 討論

3.1 臨床護士職業緊張現狀及影響因素

造成臨床護士職業緊張的因素很多,現有的研究將可能影響的因素總結如下。

3.1.1 工作強度大 護士工作是8 h輪班製,由於護士缺編嚴重,人員少,頻繁上夜班,體力工作繁重,而生活無規律,有時連續搶救,做手術數小時,大量的治療實施,病情觀察及生活護理都由護理人員執行,大大增加了工作量,高強度的工作量導致生理和心理失調,從而產生身心疲憊感。來自患者、家屬的高要求及醫療投訴也給護士增添無數職業壓力,有學者研究發現,長期晝夜輪換值班的呼聲和手術室護士,職業緊張可引起血糖、血壓、血脂升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高[7,8]。

3.1.2 工作要求高 長期以來部分人簡單地將護理工作理解為按時完成打針、送藥,工作上不出差錯就行,其實護士提供的並非是一般服務,而是醫療的一部分,護士履行著保存生命、減輕病痛、增進健康的職責。護士不僅要掌握紮實的診療護理常規,嫻熟的操作技能,而且還要有很強的溝通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嚴謹的工作態度、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及敏銳的洞察力。

3.1.3 高風險壓力 護理行業是高風險、高責任的服務行業,由於職業的特殊性、疾病的複雜性和不可預見性及醫學技術的局限性,使得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特別是護理模式的轉變、護理工作職能的拓展和新技術新業務的推廣應用,使得護理風險越來越大。加之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每天都離不開穿刺、注射及處理汙染分泌物等職業接觸,造成職業暴露,損傷自己。

3.1.4 社會因素 護理人員社會地位低,為患者付出的辛勤勞動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與承認,工資及福利待遇相對較低,晉升及繼續深造的機會較少,護士的貢獻未被社會完全承認。同時,護理人員多為女性,在家還要承擔家庭主婦的角色,許多護理人員為提高學曆和更新知識,掌握等多專業知識,利用業餘時間參加考試,集學習、家庭、工作於一身。

3.1.5 護士自身因素 同樣刺激對不同的個體並不都引起同樣反應,護士自身不同的個性心理特征在職業緊張反應中起重要作用。個性心理特征是表現個體在社會活動中表現出來比較穩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優勢的個性心理特征和穩定的情緒,高度的自律性、低緊張性及責任感是護理人員成功的關鍵,易焦慮緊張、易怒、情緒不穩定均易造成護士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本研究中,不同職稱的護士在職業任務、個體緊張反應、個體應對資源上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護士的職業任務得分最高,職業任務得分隨著職稱的升高而下降,護士和護師的個體緊張反應顯著高於副主管護師和主管護師。護士、護師及副主管護師的個體應對資源得分顯著高於主管護師。20~25歲年齡組較其他各年齡組護士職業任務緊張度高,26~30歲年齡組護士個體緊張反應程度最低,顯著低於其他各年齡組。可能的原因是,年齡低、職稱低的臨床護士承受了更多的職業任務,對於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業務能力以及醫患關係處理能力造成其在工作崗位上的職業任務緊張程度加大。醫院不同科室的護士影響導致職業緊張的因素又有所不同,如急診科是醫院的重點窗口,是搶救危重患者的前線陣地,急診科的護士夜以繼日地從事高技術、高強度、高風險、高緊張度的工作,經常要麵對病情複雜的突發事件;監護室的護士必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隨時監測患者和儀器的各項指標,還要要麵對急、危重患者的所有生活護理以及病情不穩定隨時要搶救,經常加班加點,極易造成護士身心疲憊;兒科護士的服務對象是不僅僅是患者而往往是患者的一家人,患兒的病情變化快,更需要兒科護士加倍的細心、耐心,對年輕護士的操作技能提出更高要求,使年輕護士心理壓力大;如果兒科護士多采取消極應對方式,應對結果會影響其人生態度及觀念還有身心健康[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