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全紀錄 彪炳千秋的曆史盛會——中共七大(3 / 3)

結束開幕詞時,毛澤東高聲領呼口號:“中國人民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萬歲!”代表們振臂響應,聲震霄漢。

接著,朱德、劉少奇、周恩來、林伯渠以及日本共產黨領袖岡野進在開幕式上發表了演說。彭真作了《關於代表資格審查報告》,大會一致通過了這個報告。

製定走向未來的路線和綱領

開幕典禮的第二天,大會即進入主要議程。毛澤東向大會作政治報告,報告共分5個部分:一、中國人民的基本要求;二、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三、抗日戰爭中的兩條路線;四、中國共產黨的政策;五、全黨團結起來,為實現黨的任務而鬥爭。

報告科學地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抓住了當時時局的關鍵,鄭重地提出了中國人民強烈希望建立民主聯合政府、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的基本要求。報告指出:法西斯侵略勢力一定要被打倒,人民民主勢力一定要勝利,這是戰後世界曆史的總趨勢。中國人民克服一切困難,實現其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基本要求的時機,已經到來了。在兩個前途、兩種命運的激烈鬥爭中,為了爭取光明的前途,反對黑暗的前途,毛澤東在報告中提出了一條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這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毛澤東在報告中指出:“三次革命的經驗,尤其是抗日戰爭的經驗,給了我們和中國人民這樣一種信心: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隻有經過民主主義,才能達到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天經地義。”毛澤東這些石破驚天的話,即使在今天聽來,仍使人深受鼓舞。

報告的最後一部分,毛澤東著重總結和論述了黨的三大作風,指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這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非無產階級政黨的顯著標誌。

不過,毛澤東的《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並沒有像以前和以後的代表大會那樣在會上宣讀,而是印發給了大家。這個書麵報告的內容很豐富,現在讀起來仍能讓人感受到毛澤東那洋洋灑灑、旁征博引、詼諧幽默、不拘一格的清新文風。當然更重要的是他那充滿智慧、深刻而又新鮮的思想。

大會第二天,毛澤東還作了另一個報告,即口頭政治報告。之後,朱德作了《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劉少奇作了《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周恩來在大會上作了《論統一戰線》的重要發言,另外還有陳雲、彭德懷、葉劍英、陳毅等近30位代表在大會上作了發言。

七大原本沒有安排那麼多次會議,也沒有準備那麼多發言。由於代表們要求強烈,大會主席團作了專門討論,決定延長會期。代表們幾乎都在不同的會議上發了言,一些因病未出席會議的代表,還寫了書麵意見,真是暢所欲言。發言涉及的內容也十分廣泛,政治、軍事、思想、民族、根據地工作、城市工作、白區工作,甚至還有機要通訊工作,可謂包羅萬象。大會經過深入討論,一致通過了關於政治、軍事、組織方麵的報告,通過了政治決議案、軍事決議案和新的黨章。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產生

選舉中央委員會,是大會的一項重要議程。5月24日,毛澤東就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的選舉方針講了話。他希望中央委員會包含有大批沒有犯過路線錯誤的同誌;一批犯過路線錯誤但今天表示放棄錯誤路線接受正確路線的同誌;以及大批有全國影響和地方影響的同誌。在選舉中先是小組提名,經過充分討論後,進行預選,再正式提名,最後進行無記名投票。以這樣的民主方式進行選舉,在我黨的曆史上還是第一次。

中共七大代表、張聞天夫人劉英後來回憶說:“大家都醞釀名單,首先實行預選。名單選出來以後,好些中央想把他選為中央委員的都(被)選下來了。毛主席很民主,他就來找聞天同誌商量。(毛主席)就說這些人預選名單都沒選上,正式名單還要不要列上他們?經過研究,又征求了大家的意見,大家說還是列上,選不選有個人的自由嘛,無記名投票嘛。還有一些同誌,過去執行教條主義路線的,比較‘左’一點的,那些人家有意見的,(毛主席)也跟他們做了一些工作,這些人在遵義會議後都是改正了的,而且建立了很多功勞,應該寫上,(最後)選不選是你們的自由。做了工作以後,正式選舉比較成功,大家醞釀得也是比較充分。”

在新選出的第七屆中央委員會中,引人注目的是還有王明。經毛澤東等人多次做工作,他仍被選為中央委員,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胸懷。新中國成立後,王明還擔任了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副主任等重要職務,並進入第八屆中央委員會。1956年他去蘇聯治病,從此客居他鄉再未回來,後來還參加了“反華大合唱”,1974年3月末在莫斯科病逝。

中共七大代表莫文驊回憶說:“中央委員的選舉本來應該是選45名的,但王稼祥同誌的票數沒過半數,落選了。”“黨中央、毛主席對王稼祥同誌的功過有正確的評價,在選舉中央候補委員時,有意將王稼祥同誌列為第一候選人。毛主席在給代表們做工作時說:王稼祥同誌犯過路線錯誤,但他是有功勞的。在二、三、四次反‘圍剿’戰爭中,他讚同過正確意見,遵義會議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六屆六中全會上,從莫斯科回來的王稼祥同誌對共產國際的意見作了正確的傳達。選舉結果,在33名中央候補委員中,王稼祥同誌名列第二。”

這次大會後的七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5人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這個領導集體的每個成員,在領導中國革命鬥爭中都有著突出的貢獻,毛澤東又是其中傑出的代表。正如毛澤東思想逐步為全黨所認識和接受一樣,毛澤東成為這個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眾望所歸。後來成為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說:“我們黨的曆史上,真正形成成熟的領導,是從毛劉周朱這一代開始”,“中國共產黨才真正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成熟的領導集體。以前的領導都是很不穩定,也很不成熟的”。

毛澤東思想寫進黨章

七大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極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代表大會。它總結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20多年曲折發展的曆史經驗,製定了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克服了黨內的錯誤思想,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對於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規律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從而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這次大會為黨領導人民去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深厚基礎。

黨的七大另一個重大曆史性貢獻是將毛澤東思想寫在了黨的旗幟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七大通過的新黨章指出:“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的或經驗主義的傾向。

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是近代中國曆史和人民革命鬥爭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經過20多年的艱苦探索,把中國革命實踐中的一係列獨創性經驗進行理論概括,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指導思想。

6月11日,大會舉行隆重的閉幕式,毛澤東致閉幕詞。他說:“我們開了一個很好的大會”,“我們開了一個勝利的大會,一個團結的大會”。他向全黨發出了鼓舞人心的號召:“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毛澤東的這篇閉幕詞,會後經整理修改後,以《愚公移山》為題,收入《毛澤東選集》第3卷,成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經典之作。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兩次代表大會間隔最長、會期最長、出席大會代表人數最多的一次代表大會。七大以“團結、勝利”的大會載入史冊,在中國共產黨的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吳 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