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創建前後(1 / 3)

風雲人物

作者:以順

在中國共產黨創建前後,毛澤東始終站在反帝反封建鬥爭的最前列,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作出了巨大貢獻。在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90周年之際,毛澤東為創建中國共產黨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的重要活動,一幕幕浮現在我們的眼前,將永遠激勵我們奮勇前進。

發起組建新民學會,支持赴法勤工儉學

1918年4月14日,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習期間,與蔡和森等人在長沙發起組建新民學會,最初的會員有20多人。新民學會是五四時期最早的新型社團之一,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前,毛澤東和新民學會的會員們一道開始探求救國救民的出路。兩三個月後,多數會員已經從學校裏畢業或即將畢業。選擇什麼樣的職業才能更好地施展抱負呢?這是學會成立之初討論最多的問題。許多人想散到中國乃至世界各處去學習和考察。這時,毛澤東也從湖南一師畢業了,結束了五年半修學儲能的師範生時代。同年8月19日,毛澤東為了組織赴法勤工儉學的事,第一次到達北京。他為赴法勤工儉學學生做了大量的籌措路費等具體工作,直到1919年3月離開北京轉道上海,送走兩批赴法學生之後才於4月6日回到長沙。

毛澤東雖然支持蔡和森、李維漢等人赴法勤工儉學,並且是這一活動的組織者,但是他自己卻沒有出國。主要原因是他第一次到北京後思想發生了新的深刻變化。10月間,毛澤東經楊昌濟介紹,認識了當時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的李大釗。李大釗安排他到圖書館當助理員,在第二閱覽室登記新到的報刊和前來閱覽者的姓名,管理15種中外報紙。北京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北京大學又是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毛澤東在這裏參加了新聞學研究會、哲學研究會和各類社團的活動,讀到許多過去從未讀到過的書刊,接觸到許多過去從未接觸過的人物。在此期間,他在李大釗手下工作,李大釗的言行給他以最直接的深刻影響。

李大釗是在古老中國熱情謳歌俄國十月革命的第一人。1918年11月,毛澤東到天安門廣場親耳聆聽了李大釗的《庶民的勝利》的演說。15日,李大釗的這篇演說和他的另一篇文章《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刊登在《新青年》雜誌上。毛澤東讀罷大開眼界,開始具體了解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在北大,毛澤東還認識了陳獨秀、胡適、蔡元培等人,並受到很大影響。特別是陳獨秀,毛澤東後來說:“他對我的影響也許超過其他任何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毛澤東開始重新思考怎樣更好地“施展抱負”。他認為留在國內探索有許多好處:第一,“看譯本較原本快迅得多,可於較短的時間求到較多的知識”。第二,“世界文明分東西兩流,東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內,要占個半壁的地位。然東方文明可以說就是中國文明。吾人似應先研究過吾國古今學說製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學才有可資比較的東西”。第三,“吾人如果要在現今的世界稍為盡一點力,當然脫不開‘中國’這個地盤。關於這地盤內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實地的調查及研究。這層工夫,如果留在出洋回來的時候做,因人事及生活的關係,恐怕有些困難。不如在現在做了”。於是,毛澤東決定留在國內深入調查研究中國國情。

經受五四大潮洗禮,新民學會發生質變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5月中旬,北京學生聯合會派鄧中夏回湖南聯絡,向毛澤東、何叔衡等介紹了北京學生運動的情況,商量改組現在的湖南學生聯合會,以便發動湖南學生響應北京的愛國運動。在毛澤東的具體組織領導下,5月下旬,湖南學生聯合會正式成立。6月3日,在學聯的組織下,長沙20所學校學生統一罷課,聲援北京學生愛國運動,並向北京政府提出了拒絕巴黎和約、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等六項要求。湖南學聯還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決定創辦《湘江評論》雜誌,並聘請毛澤東擔任主編和主要撰稿人。從7月創刊至8月中旬被反動當局查封,《湘江評論》共出版5期,毛澤東在《湘江評論》中發表了《民眾的大聯合》等幾十篇文章,熱情歌頌十月革命,認為這個勝利“必將普及於全世界”,“我們應當起而仿效”。從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曆史實際中,他開始注意到過去他沒有發現的人民大眾顯示出來的巨大力量,從而明確提出實行社會改造的“根本的一個方法,就是民眾的大聯合”。1919年9月,因湖南督軍張敬堯蠻橫地摧殘教育、查封《湘江評論》、強迫解散學聯,毛澤東以新民學會會員為骨幹,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驅張運動。經過10個月奮戰,這場鬥爭終於取得勝利。緊接著,毛澤東又不失時機地領導了湖南人民自治運動。他連續發表十幾篇文章,大膽設想中國改造可先由各省立“國”,並設想了一個“湖南共和國”的方案,號召由湖南帶個頭,率先建立“湖南共和國”,一省一省問題解決後,便可達到全國問題的總解決。這是他過去屢次試驗“新村”未果後,在更大範圍內付諸實踐的一次嚐試。然而,這場以和平請願、實行製憲方式進行自治運動好似與虎謀皮,最終遭到失敗。

無政府主義、空想社會主義是毛澤東走上科學社會主義的旅程中經曆過的一個中間環節。殘酷的現實,使毛澤東終於擺脫對空想社會主義、社會改良道路的最後一點幻想,義無反顧地走上革命的道路,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1920年11月25日,毛澤東在同一天給向警予、羅章龍等5位新民學會會員寫了5封信,主要內容是總結湖南自治運動失敗的教訓,指出改良主義在中國行不通。在給向警予的信中說:“政治改良一途,可謂絕無希望。吾人唯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另造環境一法。”在給羅章龍的信中說:新民學會須“變為主義的結合才好。主義譬如一麵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

在這前後,新民學會曾經召開兩次重要會議。一次是在法國的會員15人於1920年7月5日至10日在蒙達爾尼開會,通過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學會方針。在如何進行改造的問題上,出現了以蔡和森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蕭子升為代表的溫和派的爭論。會議委托兩人將兩種意見寫信告訴國內的毛澤東等人。另一次會議是在國內的毛澤東、何叔衡為統一會員思想,於1921年1月1日至3日在長沙召開的新年大會。會上熱烈討論了旅法會員在蒙達爾尼會議上提出的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學會方針以及改造的方法、目的等問題。與會會員一致主張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共同目的,“關於主義爭辯甚厲”。毛澤東對旅法會員提出的解決社會問題的5種方法進行了精辟分析:“社會政策,是補苴罅漏的政策,不成辦法。社會民主主義,借議會為改造工具,但事實上議會的立法總是保護有產階級的。無政府主義否認權力,這種主義恐怕永世都做不到。溫和方法的共產主義,如羅素所主張極端的自由,放任資本家,亦是永世做不到的。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即所謂勞農主義,用階級專政的方法,是可以預計效果的,故最宜采用。”毛澤東的論述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之後,與會18人進行表決,結果是毛澤東等12人主張布爾什維克主義。這兩次大會說明,在毛澤東和蔡和森領導下,新民學會發生了質變,即從原來以 “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重點強調個人修養的社會團體,發展成為以馬克思主義為主要信仰、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宗旨的革命團體。學會74個成員中,先後加入共產黨的有31人,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易禮容、李維漢、郭亮、蔡暢等都擔任過黨的重要領導職務。其他30多人長期從事教育和科技工作,並同情革命。隻有熊夢飛等2人後來成為反共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