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女生班級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模式的研究(1 / 3)

女生班級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模式的研究

心理學研究

作者:趙姍,林惠平,廖靖竹,李佳

【摘要】高校女生處於青春期,思想活躍、感情脆弱,對自己的期望較高,對挫折的承受力不強,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對教育管理的方法內容和組織形式提出了新挑戰。通過正確的方法和途徑,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素質的培養,幫助她們克服來自社會及自身的障礙,處理好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難題,更好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為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保障。

【關鍵詞】女生;心理;教育

一、 女大學生性格特征

1、女大學生性格特征

女大學生正值人生的黃金年華,這個時期她們的性格偏向於情緒型、順從型、內傾型。她們的行為舉止易受情緒左右,易憑感情用事,但有時也能用理智來控製感情,支配行動;獨立性程度相對較差,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別人的意見,遇事較易退讓,不太喜歡與別人競爭,她們的心理活動較傾向於內斂,較為沉靜,處事謹慎且能深思熟慮,但反應比較緩慢,適應性較差,顧慮較多,交際麵窄。意誌力相對比較薄弱,在遇到巨大困難和挫折時往往缺乏頑強的堅持精神,容易自卑自棄、優柔寡斷、缺乏主見、盲目服從。女大學生有著很強的自尊心和優越感,同時也極其容易產生自卑感,步入大學後發現自己學習、社交、文體、相貌、衣著、家庭等方麵的相互差異就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和否定中,繼而產生深重的自卑感,嚴重影響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

2、男女性格差異

男大學生與女大學生在性格上有著較大的差異,普遍認為“男性是競爭的,女性是合作的”,男性的性格偏向於意誌型、獨立型、外傾型。男性在性格的多種特征中,意誌特征較占優勢。總想勝過別人,易於發揮自己的力量,甚至有時候還喜歡把自己的意誌和意見強加於別人;心理活動比較傾向於外部,經常對外部事物表示關心,開朗、活潑、情感外露,比較喜歡和善於交際,一般不太拘泥於細枝末節,不很計較點滴得失,好奇、好想、好問、好動。但是如果缺乏引導,會表現出妄自尊大、驕傲自滿、盲目樂觀、自我欣賞、狂躁衝動和逞能好強。女大學生心思細膩,比男大學生有更強的敏感度,女性喜歡隨群,喜歡和朋友在一起,喜歡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而男大學生善於獨立進行自己的內心活動。

二、 女生班級心理健康教育

女生班級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女生有著敏感多疑的天性,幾十個女生在一起更加體現了這個集體的特殊性。

1、充分發揮班主任的角色優勢

作為班主任擔負著對學生管理、教育、指導、愛護的職責,與學生的密切接觸,使他們與學生感情深厚,在學生心目中德高望眾,在教育中有很強的說服力。這一角色優勢決定著班主任在班級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作為班主任,首先應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為己任,不斷增強發現學生心理問題的敏銳性、解決心理問題的科學性;班主任自身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較高的調節自我心理健康的能力。在工作中,勇敢地麵對困難和挫折,隻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做事負責、與人為善、意誌頑強的學生。其次,班主任是聯係學校和家庭的紐帶,是學生和任課教師溝通的橋梁。為及時了解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班主任應定期與家長聯係,通過家訪、電話等形式與家長交流有關教育孩子的信息,及時捕捉教育契機,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有效策略。另外,班主任還應加強學生幹部細心的工作態度,對於因家庭突然變故、人際交往上、情感上突發心理問題的學生要及時上報給班主任,不能掖著藏著,影響班主任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