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時期建造1000個投石機,恐怕也隻有居塵這種瘋狂的科學家和大土豪才做得出來。
當然了,投石機技術太落後,隻是設想的時候用它的效率來設想,真實上手研發的時候,不用c2用什麼?最多給c2加上一個人力上發條的機製,當三維發條瞬間做功的時候,爆發力強多了,通過齒輪組,還可以控製發力的時長。
而且c2彈射器可以做得很小,便於運輸和部署,現在可以建成一個奇葩的飛行愛好者觀光路線,專門挑風景宜人的地方建造這長達1萬公裏的超級觀光路線,比曾經計劃的飛艇觀光還要有趣。
好像配備專門的滑翔設備也太重了,說不定人家飛行愛好者就想體驗一下當飛鳥的感覺,所以,居塵還特別提出要設計一種高展弦比的翼裝,普通翼裝的展弦比太低,需要降落傘才能安全降落,完全沒有飛行的樂趣。
這種翼裝的設計在搞帝王蝶係統的時候就已經成型了,就是用蝙蝠的那種柔性機翼嘛,人形飛行物,10:1的滑翔比肯定是沒問題的。
如果這不如專業的滑翔設備的話,可以采用大功率發射,把人發射到1000米的高空再滑翔,同樣可以跨越10公裏。這個……就有點驚悚了,可能需要延長賦能的路線,免得造成飛人受傷。
這種所謂的“交通工具”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屬於傘兵一樣的勇士,要克服恐高症才能適應這樣的高空飛翔。
除了冷兵器時代的“高鐵”,居塵還設想出了不需要電磁波這種高級通訊設備的奇葩次聲波通訊網絡。
次聲波,頻率比較低,傳播很遠,象群之間經常使用這種低頻聲波來傳達信息,可達10公裏的距離,跟“高鐵”的一次跳躍差不多,隻不過,這一次是用1馬赫的速度來傳播。
次聲波使用類似大象聲帶的設備來產生,也使用類似的能共振的接收器,而且,接收器本身就是發射器,接受的方向對準上一個節點,發射的方向對準下一個節點,接收器同時放大共振的信號,把次聲波接力傳達到下一個節點,整個網絡幾乎能夠以1馬赫的速度一直傳播下去,基本上一個小時就能達到1000公裏。
別以為世界末日來臨了每個國家就可以各自為戰各自為營了,這1馬赫的通訊速度意味著地球帝國還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占山為王的想法是不靠譜的!
居塵教授設計一款現代武器,又設計一款冷兵器神器,周而複始,前麵兩個裝甲車並沒有被接受,但他還沒放棄自己的夢想,又在末日軍團次聲波通訊係統之後,開始思考jsf(聯合攻擊戰鬥機)。
所謂的聯合攻擊,主要貫徹的是對空、對海、對陸,以及空軍、海軍、陸軍三軍的飛行器合而為一,盡量讓零件通用,節省使用和維護的成本。
目前,北約普遍采用的就是著名的f35,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f35有abc三個型號,主要是展弦比不一樣,陸軍的型號要求低空性能,海軍還要求機翼可折疊、可以垂直起飛。
居塵要設計的jsf要把“聯合”一詞發揮到極致,三軍使用同一種飛機,也就是可變展弦比,還能垂直起飛。美帝做不到的事情,居塵要做到。
居塵在設計可以低速穩定的電單車的時候已經對根據速度來調整機械機構的設備有所認識,他認為,完全可以讓戰鬥機具備類似的功能。
戰鬥機平時呈現對亞音速的升阻比優化,在超音速的時候,自動降低展弦比,通過可靠的鉸鏈機構來自動控製,但不通過主動調節,以便獲得高可靠性。
這可是為數不多的正常狀態下跟客機的機翼長相差不多的戰鬥機,這種展弦比能夠非常節約燃料,掛載兩個副油箱,直接就可以跨越太平洋了。
可垂直起降的機構直接放在外麵,有一片三角翼似的三軸火箭來驅動,如果是在大型航母,如ln號這樣的,可以直接噴火垂直起飛,三軸火箭完成起飛任務之後自動返回航母,可以讓一個編隊12架戰鬥機同時起飛,省的有戰鬥機要盤旋幾分鍾,浪費燃料。
降落的時候也可以同時著陸,三軸火箭在空中列隊迎接戰鬥機,在空中合體之後垂降,這個似乎比起飛難度高一點。
居塵個人是蠻喜歡這個設計的,可惜,軍備依然是很獨特的存在,雖然引發了軍迷們的熱議,卻還是沒有正式的國家真正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