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認真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項目工作
裝備在線
作者:董春輝
大理市基礎教育階段現有中小學156所,其中小學132所,初中24所,中小學生69 712人。近年來,全市堅持“辦好每一所學校、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目標,以教育技術裝備建設為突破口,以發展內涵為核心,加大教育裝備配備力度,狠抓管理和應用,努力實現教育裝備工作全麵協調、快速發展,有效提升了學校辦學品質,有力推動了全市教育均衡發展的進程。
1 總體情況
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項目啟動後,大理市高度重視,搶抓機遇,在中央、省、州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下,2010—2013年,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教學裝備類項目,中央及地方配套資金共計投入2552.97萬元,其中教學儀器、圖書、音體美器材及多媒體設備中央、省級資金1966.4萬元,州級配套資金182.4萬元,市級配套資金404.17萬元。為全市71所小學配置了72套科學儀器、71套數學儀器、71套音樂設備、59套體育器材、69套美術設備、70套圖書;23所初級中學配置了22套理化生實驗儀器、22套數學儀器、22套地理儀器,22套音樂器材、17套體育器材、20套美術器材、51套圖書;為71所中小學配備了265套多媒體設備、16套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標準成套設備、51套小學科學實驗室標準成套設備。各種設施設備預計在年底全部安裝到位。
2 加強領導,健全製度,確保工作規範實施
為加強薄改裝備項目工作,將工作落到實處,抓出成效,大理市成立了由相關部門負責領導組成的領導機構,在市教育局電教室設立項目辦公室,負責項目工作的具體實施,並召開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大理市項目實施工作,按時完成大理市項目匹配經費的籌集撥付,確保工程的落實,製訂出詳實具體的工作計劃,按時按步驟推進;建立和完善項目工作的各種管理製度,以保證教學應用;注重痕跡資料建設,抓實應用過程的管理,以促進教學效益的發揮。
3 科學部署,各負其責,順利完成各階段工作
大理市緊密結合學校布局調整工作,堅持“建設一校、達標一校、標準化一校”的原則,以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服務教育教學為宗旨,以對項目負責、對學校負責的高度責任感,認真做好項目學校的申報實施評估,最終確定項目學校,真正將好事做好、做實。
3.1 全麵摸底科學配置
按照《雲南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要求,本著高標準配備、充分滿足應用需求,結合學校規模、軌製等實際情況,對全市中小學教學儀器、設施設備進行全麵摸底調研,對現有各學科教學儀器、器材、設備的種類、數量進行認真統計、彙總,摸清裝備儀器短缺數量及資金。從功能教室的布局和數量、內部設施完善、儀器配備標準、規範管理、使用及教學教研幾方麵推進項目工作。
3.2 器材存放安全合理
領導組成員多次深入學校調研,綜合考慮交通、場地、安全等多方麵因素,及時溝通協調,確定教育局後院倉庫為設備收發點,新世紀中學為體育儀器器材接收點。對倉庫的管理和安防工作都做了充分的準備。確保接收的所有儀器設備按時規範存放,做到萬無一失。
3.3 分發工作層層負責
製定各學校儀器設備的分配明細,合理均衡為各中小學進行分配。分發工作中製作了詳實的各類分發表冊,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對照各學校的分配明細,采取分發組點數、接收學校核對、清點、包裝等工作流程實施分發工作。建立了三級驗收手續,市教育局與省教育廳簽章,各學校接貨人員與市教育局簽章,各學校儀器管理人員與學校接貨人員簽字,做到儀器數量準確、質量完好,破損儀器及時登記、上報,及時與中標單位溝通更換。
3.4 入賬上架規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