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數學組在運用幾何畫板輔助課堂教學及教研方麵作了深入的探討。他們通過組織教師參加培訓、聽講座、參加各類教學競賽等實踐活動,主動學習和掌握電化教學技術,學會從網上獲得新信息,了解網頁、課件製作等技術,並在教研組的電腦中安裝了各種數學公式應用軟件和幾何畫圖應用程序,將現代信息技術恰當地應用於課堂教學。
理化生教研組在實驗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對教學全程進行科學的設計,充分利用媒體的放大、重複、定格、模擬、動畫等功能,利用媒體的優化組合,創設聲、光、色、形於一體的情境,將較大容量的信息在短時間內生動、形象、有效地傳遞給學生,擴展了教室的空間,節省了時間。本校教師代表雲南省參加第三屆全國中學物理教學改革創新(講課與評課)大賽中榮獲國家級二等獎;本校化學科老師注重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引導發現法”,向學生提出觀察的要求,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養成觀察的習慣,學會應用儀器設備,提高觀察的效果。如用實物投影儀使學生對實物觀察得更清楚。老師們還自製改裝實驗器材,將演示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傳授學生分析化學問題的方法。
2.4 學生管理的變化
應用信息技術對學生學籍管理、成績管理、考評管理,使這些工作更加高效和快捷。開展具有信息時代特色的學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提升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水平和效果。如參加文明網舉行的“童心向黨”歌詠比賽展播,校際跨地區跨國家QQ視頻交流、“學習雷鋒、做美德少年”文明網上簽名寄語活動等。學校網頁師生家長互動,班級博客、班級QQ群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學校教師和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學校、班主任工作更加順暢,更加民主與科學。
2.5 家校互動的變化
英特網、校訊通、家校通等信息技術為家長、學生和學校(教師)搭建了一種高效溝通平台,實現了學生成績、考評、通知發布、在校信息、家長和教師在線交流,改變了傳統單一家校合作方式(家訪、電話聯係、書信聯係等)。這一高效快捷的平台能夠向家長提供及時、準確、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包括學生的每一次遲到、每一次進步、每一次成績等,都可以在第一時間提供給家長,大大提高了家校互動的水平和效能。
2.6 學校管理的變化
計算機、手機、英特網、校園網、WIFI網信息技術使學校管理向數字化、網絡化、無紙化方向發展。郵件、QQ、MSN等網絡工具使辦公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高效傳遞,加快公文處理速度,節省公文處理時間,提高了辦公效率,節省辦公開支,降低辦公成本,提升了服務水平。特別是針對兩校區辦公的特殊情況,信息傳遞的高效更凸顯了優勢。
3 信息化建設促進了學校辦學水平的全麵提升
學校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對教育教學的科學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對全麵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產生了積極影響,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明顯進步。
截至2012年,學校連續9年中考成績居大理州第一位,每年獲得大理市委市政府10萬元獎金。2004年至今,有50人次的教師獲得大理市“名教師”的光榮稱號,12名教師分別獲得“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優秀會員”“雲南省中小學骨幹教師”“雲南省中小學學科帶頭人”“雲南省青少年創新大賽機器人競賽優秀教練員”稱號。近5年,教師參加論文、課堂教學、說課等比賽,有70人次獲國家級獎勵、207人次獲省級獎勵,有6個課題獲得省教科院立項批準開題研究,部分課題已結題並在全省交流。學生在全國中學生電腦、英語、化學、作文、創新、書法、繪畫、象棋等學科競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先後有81人獲國家級獎勵,228人獲省級獎勵。學生科技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機器人興趣小組成為學校一張“名片”, 學生6次代表雲南省參加全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1次代表中國參加了亞太機器人聯盟在韓國舉行的亞太區機器人大賽,均獲得優異成績。在雲南省率先建成“低碳生活體驗室” 開展“低碳生活”。學校先後獲得“雲南省文明單位”“雲南省依法治校示範校”“雲南省科普教育省級示範校”“雲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雲南省三生教育優秀學校”等60多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