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下以後,三伯沉默了一會兒,就開始說話了。
“大牛呀,你現在是營長了,咱家的一些事情我要跟你說說,這些你爺爺去世前告訴我的,隻讓我和你們堂兄弟中,能夠成大事的說說,我這兩年一直在想,等你回來了,就和你說說,其他人我就不說了。不過你可要好好的記住我說的事情,咱家在過去也是好家兒,在舊社會也是沒有人敢隨便惹的。”
“好的,三伯,你說吧,我會記住的。”
於是三伯就從他爺爺開始,講起了家史家事。
你太爺爺的時候,咱家就已經很盛了,全家四世同堂,有幾十口人,那個時候咱家的寨子占地120畝,有1500多畝地,家裏長工短工幾十人,但是最盛的時候是在你爺爺的那個時候,當然咱家的落難也是在你爺爺手裏。你爺爺他們兄弟八個,但是隻有你爺爺一個人有後,其他的你五爺爺有兒子沒有孫子,你六爺爺有閨女沒有兒子,你別的爺爺什麼都沒有,等於說他們那兄弟七個都已經沒有後代,斷了香火了。
你爺爺叫青山,很大的個子,有五尺半那麼高,18歲的時候,在你太爺爺的周旋下,就當上了聯保主任,跟現在的鎮長一樣大的官,不過那時候聯保主任,可是比現在的鎮長厲害多了,因為聯保主任都有自己的隊伍,有槍有炮。
咱家當時漢陽造就有兩三百杆,你爺爺還有一個頭銜就是民團團長。當年老日來的時候,咱家的寨子,老日都不敢進來,因為咱們不僅有漢陽造還有8門黃粑狗子(土炮)。黃粑狗子往寨河上的橋頭一架,老日的部隊看見以後都繞著走。所以,別的村子裏的人被老日殺了不少,咱們村子裏的人一個都沒有傷。
你爺爺一心想做大事,一直到30多歲都沒有成家,跟了很多人,但是都沒有做成。在33歲的時候,才娶到你奶奶。你爺爺告訴我,那是在收棉花的時候看上你奶奶,然後去提親的。
20世紀30年代末一個秋天的下午,伏青山和趙青川表兄弟兩個,一人騎一頭白馬,正從鄂西北襄陽往家趕路。他們兩個當時在外地跑公事,走到襄陽境內的時候,他們已經走了兩百多裏路了,可謂人困馬乏,想找個地方歇一歇腳,人和馬都吃點東西喝點水,然後再趕路。鄂西北是丘陵地貌,土山多湖多,人煙稀少。下午三點多鍾的時候,他們走到了一個叫興隆寺的地方。
“山哥,這裏叫興隆寺,距離咱家估計還有200裏路,咱們歇一歇,吃點東西,晚上稍微摸點黑咱就趕到家了,怎麼樣?”
“川,行呀。這裏都是幹飯,咱們吃不習慣,不過可以讓他們給咱炒一下,吃炒幹飯。俗話說‘幹飯炒三遍給肉都不換’,咱今天也嚐嚐。”
於是他們兩個走進了村子,下馬到了一戶門前長著一棵參天構樹的人家。兩個人拴好馬,青山過去敲了敲門。
“誰呀?”院子裏傳來了一個好聽的聲音。
“過路的,能不能賞點吃的。”青山回答到。
“我們家現在隻有中午的剩米飯了,你們吃嗎?”門開了,走出來一個大姑娘,長著一張酷似劉曉慶演電影《小花》時期的臉,端莊富態美麗。
青山看著姑娘愣了幾秒鍾,趕緊說到:
“剩米飯我們吃,不過能不能給我們炒一下,我們給錢。”
“我們家其他人都下地了,就我一個人在家,我炒的不好,隻要你們不嫌棄就好。”
“沒事的。隻要炒了我們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