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雷蒙德·達馬迪安(3)(2 / 3)

動物實驗隻是中間步驟。業界中人長期以來夢寐以求的是掃描活人。達馬迪安覺得,隻有那樣,才會使醫學界信服MRI的重要性。他也希望獲得大部分榮譽。要得到這份榮譽可不簡單。與以往使用的NMR相比,他需要更大的磁體、更強大的磁場,當然也需要更多的錢。

對達馬迪安來說,不幸的是,奧爾森離開了國家衛生研究院,而且抵觸達馬迪安和NMR的勢力群體在1976年沒有再給他撥款。這意味著達馬迪安沒有足夠的錢買更強大的機器。1976年4月,擺在他麵前的路已經很明白,他要麼放棄,要麼嚐試自己去開創一個偉大的事業。他麵臨的首要問題是,實驗室的天花板實在太矮了。達馬迪安、戈德史密斯、明可夫他們一起用大錘和鑿子鑿天花板上的花崗岩片,累得筋疲力盡,後來籌了點兒錢,請來一個建築隊才得以完工。建造的磁體需要超導線圈來傳送電流,要用液氦把溫度降到接近絕對零度,也就是零下273.15攝氏度。電線的末端被熔合在一起,沒有任何電阻,電流暢通無阻、循環不息,從而產生強大的磁場。即便是數十英裏長電線上最小的瑕疵,或者線圈繞線中最小的瑕疵,都會破壞圖像,甚至削弱磁場。氦尤其難處理:液氦極其不穩定,極易揮發到空氣中。液氦不足,會使超導線圈瞬間被熔化。

達馬迪安在RCA電子工學院讀了一門個課程,並從附近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物理研究所得到了建議和軟件。他需要近15萬英尺的超導電線——約合30英裏長,不過他運氣好。西屋電氣公司已經放棄了其在巴爾的摩的超導生意,主管物理學家那裏剛好有15萬英尺的超導電線,他打算每英尺10美分脫手。第二天,明可夫和戈德史密斯就趕了過去,雇上優豪快運把便宜撿了回來。接下來,3個人全在布魯克林海軍大院爬來爬去,那裏本是裝配戰艦的地方,他們希望找到能做線軸的金屬。達馬迪安找到一些廢舊金屬書架,他認為可以用在下州醫學中心的地下室裏,所以,他們把那些廢舊的金屬書架拖回了實驗室。每天16小時、每周6天,戈德史密斯都在纏電線,看著他們構架的書架線軸轉動就頭暈。一位下州的教授責難他:“你為什麼不停下手中的工作呢?讓大學也跟著難堪,不過為時已晚。這家夥是個失敗者。”即便在他的本部,達馬迪安也沒有被當回事兒。他被認為是古怪的人,與巨型磁體、成桶的液氦打交道,其所作所為顯然與醫療相去甚遠。在化學上通用的NMR掃描儀中,試管在磁體內飛轉,每分鍾數百轉,以便讓化學藥品更加同質化。NMR業界流傳著這樣一句笑話:“達馬迪安博士,你打算讓患者轉多快?”這句笑話無處不在。無數次演講完後,總有聽眾舉手發問:“達馬迪安博士,您介意告訴在座的聽眾,您計劃讓患者轉多快嗎?”這無疑每次都招致大家一陣狂笑。

當戈德史密斯在做磁線圈的時候,達馬迪安和明可夫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將精細焊接用於容納液氦的隔熱容器。這些“液氦瓶”是金屬環狀物,高10英尺、寬6英尺、徑深18英寸,若表麵有一個小孔,液氦瓶就得作廢。在整個過程中,他們發現和修補了很多隱患。

達馬迪安擔心自己被勞特伯爾或諾丁漢大學的彼得·曼斯菲爾德趕超。勞特伯爾和曼斯菲爾德都以從NMR數據繪製圖像而聞名,他們都從專業公司訂購現成的磁體。讓勞特伯爾大吃一驚的是,他從馬薩諸塞州沃克科技公司訂購的開洞直徑24英寸的磁體,送來一看隻有16英寸,要塞一個人進去,實在是太小了。直到1977年,曼斯菲爾德仍在等他需要的磁體。達馬迪安不知道,他還有第三個挑戰者:CT掃描儀的先驅——英國公司EMI——已經投資了一項代號為“海王星”的秘密工程,製造掃描整個人體的MRI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