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嫁接是有效的創新手段。利奧·貝克蘭借助感光化學發明了塑料;雷蒙德·史密斯借鑒嘉年華會的表現手法把賭博變成了美國的主要產業;伊萊沙·奧的斯建造安全電梯使用的彈簧支撐臂,是從製作馬車過程中得到的啟發;威爾伯·萊特從思考讓自行車轉彎的辦法領會到如何讓飛機轉彎。超越邊界者能使知識運用更靈活、更具選擇性。
8成功意味著冒險。喬治·多裏奧特喜歡說一句話:對於一家公司來說,取得成功之後就是它最危險的時候。他的經驗告訴他,此時公司通常會停止創新;反之,唯有持續改進和創新才能使公司擺脫效仿者的追擊。肯·奧爾森既給別人上了一課,又領教於別人。他在小型計算機領域保持了創新,所以,當效仿者出現時,他早已準備好了整體躍進,而且能控製高昂的再設計成本。後來,他卻被個人電腦擊垮了。與之類似的還有CNN被福克斯新聞頻道後來居上,愛迪生的直流電折戟於喬治·威斯汀豪斯的交流電。大公司尤其容易遭受攻擊,因為它們不是自然風險的承受者。戈登·摩爾之所以離開仙童公司創建英特爾公司,就是因為他認為仙童公司船大難掉頭。官僚機製總是在精心打造屏障。創新者被認為是妄圖打破屏障、製造麻煩的人。每個公司都需要創新者,但很少有公司能容忍他們。
9一加一等於三。我們發現創新者多是以搭檔形式出現的。心理學或許能解釋這個現象。兩個能力近似的人不太可能帶來效果的疊加。索尼(美國)的主席彼得·彼得森年輕時曾是奔豪公司(Bell Howell)的總裁秘書,他發現:“如果你手下有兩個能力相同的人,他們通常會陷入是非,因為他倆都擔心被對方排擠替代。所以,我深信搭檔之間必定是互補關係,我稱之為“連鎖脈動”。”可圈可點的創新搭檔有蘋果公司的沃茲尼亞克和喬布斯,仕女造型公司的艾達和威廉·羅森塔爾,網景公司的馬克·安德裏森和吉姆·克拉克,辛格和克拉克,柯爾特和路特,福特和庫曾斯,萊特兄弟,以及Google的謝爾蓋·布林和拉裏·佩奇。
10接入網絡。孤立的創新者可以創造奇跡——如費羅·法恩斯沃思發明了電視機——但他們很可能是在知識領域取得成功,或者與地理學有關,或者與電子學有關。塑料的發明者利奧·貝克蘭移民美國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比利時的大學蔑視科技成果商業化。在此次調查中,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知識象牙寶塔裏的創新與商業創新之間的關係是多麼密切:生物科技產業的繁榮是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引發的,電子科技的發展則與斯坦福大學息息相關。
一個好的創意得益於相關創新
創新者之間聯係緊密的例子,不勝枚舉——一個好的創意得益於相關創新。與利奧·貝克蘭經常通信的有愛迪生、萊特兄弟、福特、通用電氣的威利斯·惠特尼、杜邦和貝爾。埃爾默·斯佩裏發明電木,其對於工程的貢獻要比在化學方麵的意義更大。塞繆爾·柯爾特是塞繆爾·摩爾斯的好朋友。賈尼尼的美國銀行給予了沃爾特·迪士尼早期電影風險投資,包括1940年的《幻想曲》(Fantasia)。迪士尼雇用了比爾·休利特和戴維·帕卡德參與打造製作《幻想曲》的第一批電子設備。老沃森可能是配備有自動點火器汽車的第一位乘客,他跟發明者查爾斯·凱特林是朋友,而凱特林的點火器需要用利奧·貝克蘭的新型塑料來絕緣。亨利·福特用電木做擋泥板。福特裝配線是受到了肉聯加工創新者亞摩亞(Armour)和斯威夫特(Swift)改造芝加哥豬牛肉傳統加工方式的啟發。阿諾德·貝克曼支持威廉·肖克利製造晶體管;集成電路的發明者羅伯特·諾伊斯和戈登·摩爾被肖克利所雇用,這些發明又被雅達利公司創始人諾蘭·布什內爾采用;布什內爾雇用了史蒂夫·喬布斯。芯片發明者特德·霍夫使個人電腦成為可能,他為英特爾公司工作;英特爾公司又聘請加裏·基爾代爾做兼職;基爾代爾是計算機操作係統最重要的創新者,而IBM背叛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