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送紅酒(2 / 2)

一瓶紅酒引出了“孤芳自賞”、桃李滿天下,同時,最終也促使了隔著房間的兩大桌人,發生了一次巧合中地“碰撞”!

“紅酒要醒,是因為要讓葡萄酒與氧氣進行接觸,因為這樣可以讓它的香氣和風味變得更加濃厚;當然,對於老葡萄酒來說,醒酒也是為了把酒中的沉渣分離出來。但用紅酒來比喻我們的人生,尤其,我們可能一輩子都撲在教育上的人來說,何嚐不是想在實現自我的理想:桃李芬芳滿天下,英才濟濟遍中華,物質能夠與精神並駕齊驅,一致向前。”一直致力於英語教研的楊向華(徐麗莎的丈夫),端著高腳杯,裏麵正盛著經過近半個小時醒酒的82版拉菲,不由觸酒感慨道。

“這也就是目前教育的困境,鐵飯碗的工資還比不上一瓶紅酒,更何況教師的薪資待遇,大環境之下既是國情,又是現狀。所以,國家才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想盡辦法提高勞動人民的收入,多勞多得,按勞分配;同時,也積極鼓勵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能夠下海經商,創富,尤其起初某些省份地區甚至出台政策性導向決定,引導公職人員掛職下海經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帶動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王忠年的話,猶如一道破開烏雲的陽光,照在了圓桌上眾人的麵部,“義務教育地推廣,新校區地修建,教育資源的稀缺,分配的不平衡,在接下來的幾年隻會越來越嚴重。其中我們省份,溫州可能最為嚴峻,市財政永遠處於一種嗷嗷待哺地狀態,市領導班子天天用期盼地眼神朝天看,可上級省委,最多的支持也就至於精神上的鼓勵,希望我們溫州各個部門能夠發揚老一輩的自力更生,嗬嗬,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家應該都是心裏有數的------不過,這時候一家優質的有著雄厚資金支持的教育培訓機構出現,並鼓勵某些退休的優秀教師,為他們發揮餘熱搭建一個平台,或者某些完成了本職工作,又有餘力的老師-------那不正很好地補充教育資源稀缺的短板,也額外增加了他們的收入,一舉多得,互利共贏。當然,對教育培訓機構,其中老師的篩選與監管,我們也必須同時跟上,以防舍本逐末,濫竽充數地出現!”

“教育每年在提倡改革,才有了如今九年製義務教育地普及與推廣,但這隻是起了一個頭,市場經濟作為指揮棒地前提之下,一切新的,可嚐試性的,有利潤蛋糕存在的行業,都會逐漸出現一批淘金者,吃螃蟹的人。這不是以個人的意誌力為轉移的,而是一種大趨勢。小唐,現在你那邊的教育培訓辦地怎麼樣了?”在永嘉縣教育局勤勤懇懇了近10年的楊釗思索良久之後,說道。

這個問題不僅帶出了唐國強的此次突然組織聚會的隱性目的,更為眾人的心中注入了一股不一樣的合著醇厚芳香味的,比血液的顏色還要深暗的心動之力。

而此時的唐國強卻在思索著一個名字,鄭玄麒:飛機上的那個早熟但成熟的有獨特智慧的青少年;西郊中小學校校長、老師,劉衛東口中的好學生;韓忠嘴上調侃的會放領導鴿子的“麒麟仔”市級三好學生;再加上韓雪口中送出如此珍貴紅酒的鄭玄麒-------他真的是一個人!?王傑仁,王傑義;廣州,香港;合作、投資;有些蹊蹺與巧合,或許之間有些不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