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過後,寒假來臨了。
這次期末考試,咖啡豆的成績不太理想。他的語文成績尤其不好,因為他的作文,就是那篇《我在森林裏》得了不及格,而作文成績是要計入總分裏的。
放寒假了!咖啡豆除了要寫寒假作業外,還在媽媽的指導下讀課外書。媽媽給他選了幾本很好的課外讀物,其中有一本書是曹文軒叔叔寫的《草房子》。每天,咖啡豆寫完學校留的作業,就開始讀這本書,他一下子就被《草房子》迷住了。很快地,他就把這本書讀完了。
正在這時,媽媽在報紙上看到了一篇征文啟示,上麵寫著:此次征文的題目是《寒假中我讀了一本好書》,希望放了寒假的同學們湧躍參加。
媽媽回到家,問咖啡豆:“你願意參加這次征文活動嗎?”
咖啡豆弄不太懂征文的含義。媽媽說:“把你看了書的真實想法寫出來就行。”
於是,咖啡豆就寫了起來。他寫得很專心,很認真。每一個句子都要認真地想了又想。他寫完了,把這篇作文給媽媽看,媽媽看了以後說:“寫得太好了!”
他們把稿子鄭重其事地投了出去。
冬去春來,又開學了。一天,媽媽興衝衝地跑回家,對咖啡豆說:“你的稿子得獎了!”果然,在報紙公布的三等獎的名單中,有我們的咖啡豆!
咖啡豆笑得嘴都合不上了,他和媽媽高興得擁抱在一起。
就這樣,咖啡豆得了一張由《中國少年報》頒發的大大的獎狀。要知道,這是咖啡豆自上學以來的第一張獎狀。
又過了不久,咖啡豆的征文稿子登在了《中國少年報》上。
下麵就是咖啡豆文章的全文:
走進《草房子》
終於看完了《草房子》。望著那金黃色的封麵上那幾個頑皮的孩子,故事中精彩的場景真讓我回味無窮。他們和我們是那麼的相像——都是些淘氣的孩子,有過許多同樣的經曆……
這是一本講述上一代人小時候的故事。他們豐富的課餘生活,真讓我羨慕,更羨慕那簡樸的校舍——金色的草房子。我們學校是現代化建築,又堅固又美觀,但是它把我們和自然切斷了。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室裏,聽著老師沒完沒了的課,做大量的作業題,總要經過一番“激戰”才能把它們全部寫完,從老師嘴裏我們懂得了“分”最重要,“分”高才能成才,“分”低隻能賣菜。我多想和書中的孩子一樣,去釣魚、放鴨、養鴿子,像他們那樣盡情地淘氣、玩耍。
故事中的人物的性格也大不相同,有悲觀的禿鶴、活潑的桑桑、體麵的杜小康……這些人都有自己的快樂與不幸。還有因言語不通而不能上學的細馬、失母的紙月……但他們都被周圍人們所同情,在失落中找到了友誼。而我們現在缺少的正是同情心。老師和家長隻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要競爭,要超過別人,同情心仿佛隻在某些活動中才能發現。有的同學學習不好,就會受到歧視,同學們就會看不起他,而他的痛苦別人是體會不到的。
經過我的思考,終於知道了作家叔叔的苦心:比書本更豐富的是生活,比“分”和“考試”更重要是的同情心和愛心。“厄運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獨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脈脈溫馨和殷殷情愛……”世界上能有什麼比這更重要呢?
咖啡豆的故事暫時就講到這裏。現在,你是不是了解了這個小男孩?你身邊有這樣的男孩嗎?也許,你或多或少地跟咖啡豆有點相像呢!
現在,我們的咖啡豆已經長大了,他正在上大學一年級,學的是他特別喜歡的專業:多媒體藝術設計。以後,他就可以做他最想做的事:當個動漫設計師,做出好多好多讓小朋友們喜歡的動畫片,當然也可以做電腦遊戲。雖然他有過許多苦惱,但也有許多歡樂,每當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時,就是歡樂的,他多麼希望別的小朋友也和他一樣地歡樂!
最後,我祝願:不論你是什麼樣子的孩子,希望你能夠成為一個歡樂的孩子,有一個歡樂的童年。
社會、家庭、學校都應為孩子們製造一個歡樂的氛圍。
孩子們永遠和歡樂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