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回(中):太祖杯酒釋兵權 高宗效法收兵柄(3 / 3)

原本就比較木訥的王貴,隻好點點頭道:“沒想到王俊這廝如此記仇?當時就該讓嶽大哥對他處以軍罰,將那廝頭顱斬下來。”然後,王貴向萬俟嬌抱拳道:“多謝家兄從中周旋,王貴銘記肺腑,沒齒難忘!”

見王貴提到嶽飛,萬俟嬌言道:“夫君休要再提嶽大哥,嶽飛父子翁婿因犯謀逆罪,被下大理寺牢中,現如今,嶽大哥自身難保,還有可能連累夫君。”王貴聽嶽飛犯謀逆罪被下大獄,如同:“萬丈高樓失腳,揚子江心斷纜奔舟”一般,從凳子上彈起來,厲聲問道:“嶽大哥怎麼了?如何犯謀逆罪?如何自身難保?快說!”

萬俟嬌擦幹眼淚道:“夫君莫急,讓妾身慢慢對你言來!”接著,萬俟嬌把嶽飛、張憲、嶽雲入獄的情況一一道來,王貴言道:“俺這就去尋張顯,起兵殺奔臨安,救出嶽大哥!”

萬俟嬌連忙攔在門前,掏出隨身攜帶的剪刀,對準自己的頸部,哀求道:“夫君,此次妾身前來,告訴你的實情,知道夫君定會做出魯莽之舉,妾身早已備下剪刀,若是夫君不聽勸告,妾身就死在夫君麵前。”

“你……嶽大哥有難,就算俺王貴粉身碎骨,也決不能讓嶽大哥受半點委屈!”王貴堅定地說道。“夫君,你聽妾身說完,再作決定不遲,到那時,若夫君還要去救嶽大哥,妾身決不攔你!”萬俟嬌急切地說道。聽萬俟嬌如此說,王貴慢慢坐回到凳子上,道:“你且講來!”

見王貴有些鬆動,萬俟嬌道:“夫君要救嶽飛,出於夫君與嶽飛的情誼,妾身不攔你,那麼,請問夫君:是兄弟情誼重要,還是君臣大義重要?”王貴道:“自古以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那當然是君臣大義重要!”

萬俟嬌言道:“那就是了!夫君如此想,看來夫君還有救。雖然嶽少保功勳卓著,屢立戰功,這是實情,但是,布衣周南仲曾冒死上書說:‘韓世忠、嶽飛等人成尾大不掉之勢’,聖上早已對嶽飛忌憚三分,這是其一。

其二:嶽母亡故,嶽飛不顧朝廷反對,自行解除軍職,聖上派總管太監鄧琮親自前往廬山,請嶽飛起複,嶽飛以喪服接駕,三詔而不起,這些夫君應當心知肚明,這是公開藐視聖恭,皇上迫於金人南侵的壓力,與嶽飛推心置腹,委以重用。

其三:嶽飛大破楊幺時,不經朝廷同意,將楊幺的匪軍收納自己麾下,還將楊幺等的重要幫手田明、楊華、楊欽等人委以重任,均為兵馬鈐轄(兵馬鈐轄,官職名,相當於人武部部長,負責後勤和招兵工作),為自己擴充人馬做好鋪墊,而且,嶽飛私結綠林匪盜,麾下諸如牛皋、董先、楊再興、孟邦傑、孫千、孫萬之流,更有金人的義子路文龍,聖上對此更為忌憚。”

“這簡直是胡說八道!嶽大哥為了抗擊金人,恢複中原,招降這麼人馬,難道有錯嗎?”王貴氣憤地說道。萬俟嬌又道:“你說是為了抗擊金人,那後來的事又如何解釋?”“後來又是什麼事?”王貴緊急追問道。

萬俟嬌再次言道:“紹興七年,‘歸劉軍’一事未能得到滿足,嶽飛自行脫離軍中。八年,聖上再次召見嶽飛,他在皇上麵前大言不慚曰:‘己與太祖皆三十歲建節’,敢與太祖相提並論;還當著皇上麵,諫言立儲之事,以武將在外,幹預皇儲之事,覬覦皇位之心,昭然若揭嘛!”

“哼!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嶽大哥胸襟坦蕩,出言無狀,說自己三十建節,也是感念皇恩。至於諫言立儲之事,那也是為江山社稷著想,挫敗金人‘南北而帝’的陰謀,哪裏存一己私念?難道就是因為向皇上言事,就要治嶽大哥的罪嗎?”王貴氣憤難當道。

“夫君,請勿急躁!前些時日,皇上詔韓世忠、張俊、嶽飛三大將入朝,其他二將如期而至,隻有嶽飛滯留不進。嶽飛離開軍中,軍中嘩然,嶽飛不在任軍職,卻插手軍中之事,邀信於張憲、嶽雲,讓他倆起兵,迫朝廷還兵權與嶽飛,你敢說嶽飛沒有給張憲寫信嗎?”萬俟嬌不答反問道。

“這……嶽大哥有沒有書信與張憲,俺不知道,即便有也是人之常情,憲兒與雲兒皆父子翁婿,與謀逆何幹?”王貴解釋道。“書信與謀逆無關,是你看到啦!既然與謀逆無關,何必焚之?”萬俟嬌追問道。

王貴本來就不善言辭,今天為了嶽大哥的事,已經說了很多,但是,被萬俟嬌一連的搶白後,顯得有些黔驢技窮。他想一想這些日子,自嶽大哥走後,牛皋、董先等人,甚至包括自己確實發過牢騷,後來,張憲口頭傳達嶽大哥的話,眾兄弟才平複下來,估計嶽大哥的確給張憲捎信來,至於將書信焚燒,就是擔心朝廷懷疑嶽大哥幹預軍中之事,可是,這樣一來,嶽大哥反而越描越黑,這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