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培養快樂小“玩家”:為孩子開啟“玩”的藝術(2 / 2)

二、紐扣

紐扣有不同的大小、顏色和不同的打洞位置,可以讓孩子用一根線把一同的紐扣串連起來做一串項鏈,也可以讓孩子把紐扣擺成不同的造型,還可以考考孩子:紐扣除了可以用在衣服上,還可以做什麼或者用在哪裏,用開放式的提問開發孩子的思考和想像能力。

三、瓶子

不管是喝完了可樂的易拉罐,還是喝過汽水的玻璃瓶,還有那些裝過礦泉水的塑料瓶,都可以成為孩子們遊戲的“道具”。易拉罐用不幹膠粘起來可以做出不同的造型,玻璃瓶可以裝上不同容積的水和筷子配合用來演奏音樂,塑料瓶則可以改裝成各種漂亮的筆筒。另外,媽媽們也可以用這些不同的材料開發孩子的創造能力,讓他們隨意組合。

四、貝殼

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貝殼既能夠激發孩子的感官世界,也能夠加深孩子對海洋生物的認識,媽媽們可以在遊戲的過程中教給孩子一些貝殼的相關知識,也可以用不同的貝殼拚貼粘合成一份美麗的手工作品。

五、紙片

一張紙,既可以用來畫畫,也可以用來寫字,還可以用來創造各種各樣的造型。媽媽們可以通過和孩子學習不同的折紙方法讓一張普普通通的紙片產生千奇百怪的變化,同時,還可以用剪刀教孩子學習剪紙,剪出不同的造型和花樣。

六、廢物利用DIY

除了以上這些東西,媽媽們還可以收集一些用過的盒子、包裝紙、奶粉盒子、寶寶穿小了的襪子、小團的毛線等等,讓孩子自己去做創造,比如在盒子上加上幾根毛線做成一條尾巴,再加上兩顆紐扣做成一雙眼睛,讓盒子變成一個可愛的小動物。通過各樣各樣的組合,讓原本不相幹、不起眼的東西有了新的生命,通過孩子們親自動手,沒準還能產生令人驚歎的作品呢。

對孩子來說,所有的小物件都是一件神奇的寶貝,很有可能一樣簡單的小東西就可以讓一個孩子玩上半天都不會嫌煩,一個簡單的圖案在孩子眼中卻能變成無數可能。在大人的世界裏,很多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但對孩子來說,天馬行空的想像卻無所不在。生活中,隻要媽媽們善於發現,善於利用,許多小物品和小方法都可以啟發孩子的創造力、觀察力、數理和邏輯思考能力,讓孩子的生活更加豐富,更加充滿樂趣。

寫給媽媽的話:

早有教育學者曾經說過:一個人成功所需的大部分社交技能和智慧,是在童年的玩耍中習得的。不過,在陪伴孩子們玩耍的同時,媽媽們也要注意以下幾點哦。

一、不要指導孩子們應該怎樣玩

玩是一種天性,也是孩子們的自由,一個孩子如果被限製了玩的場所、內容以及形式,就很難在玩耍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所以,真正的玩耍是隨性而自由的,孩子們才是遊戲的主人,家長們沒有必要告訴孩子們應該如何做,因為孩子的想像力遠比遊戲規則來得更有價值。

二、在玩耍中培養孩子的社交意識

如果陪一個孩子玩耍要占據媽媽們所有做家務的時間,那麼,媽媽們就應該意識到培養孩子參與集體遊戲的意識了。不要總是讓孩子和媽媽或者家人進行遊戲,在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帶孩子走出去,或者邀請別的孩子來家裏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耍,讓孩子在玩耍中建立初步的社交,給孩子打到適當的玩伴。這時候,媽媽們就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做其他的事情——做飯、洗衣服、給朋友打個電話,或者看看小說。

三、注意玩耍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不管是年齡偏小的孩子或是年齡較大的孩子,媽媽們都應該注意遊戲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如果媽媽不是全程陪伴,那麼最好不要讓孩子去接觸一些刀、剪之類的尖銳物品,也不要讓孩子隨意去不安全的地方,如水邊、空處、馬路上玩耍,以免發生意外。如果是1歲以內的寶寶,特別喜歡嘶咬一切能拿到手裏的東西,這時候,媽媽們也千萬不要把一些報紙、畫冊和含有有害物質的東西給寶寶做成遊戲工具。

四、學會讚美孩子,啟發孩子更投入地進行創造

不要因為孩子玩得渾身上下髒兮兮的而責備他,也不要因為孩子在玩耍中闖了禍而生氣懊惱,試著多讚美、多鼓勵孩子,遠遠比批評孩子來得更加有效。孩子會在媽媽的讚美中激發出更多的創造辦,也會在媽媽的鼓勵中對“玩”產生更大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