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培養快樂小“玩家”:為孩子開啟“玩”的藝術(1 / 2)

不少人都會以為,全職媽媽待在家裏24小時陪伴寶寶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照顧寶寶的吃喝拉撒,尤其是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就更是如此。其實,這對於全職媽媽來說,是種片麵的誤解。

當然,我們並不排除很多全職媽媽選擇辭職回家的目的是為了照顧孩子的成長,但是,這其中也有不少更加注重孩子教育的媽媽們,她們選擇全職,更多的則是為了在孩子的成長中,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親力親為。

同樣是玩,有的媽媽是漫無目的地陪著孩子玩,有的媽媽則是抱著目的,有引導性地和孩子進行遊戲,這其中的奧妙在於媽媽是否有著“玩”的智慧,能夠在玩耍當中開啟出不同的創意,為孩子的成長帶來更多的樂趣和收獲。

看起來簡簡單單的“玩”,其實蘊藏著不少知識。現在,早教機構在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很多早教機構所崇尚的都是一個“玩”字,在玩耍中開啟孩子的智力,開發孩子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在玩耍中培訓孩子良好的習慣,也在玩耍中讓孩子得到學習,得到進步。

那麼,究竟怎樣“玩”才是媽媽的智慧所在呢?“玩”當中又有多少學問,多少技巧呢?

甜甜是一個3歲寶寶的媽媽,在她決定做全職媽媽以前,她曾經是一個廣告公司的策劃人員,因為工作特別忙,而且常常沒有休息,考慮到女兒太小,需要人照顧,她就選擇了回家做起全職媽媽。

回歸家庭的時候,甜甜的女兒圓圓才隻有半歲,一開始,甜甜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照顧寶寶的吃喝拉撒上麵了,在她精心的照顧下,圓圓長得非常好,各項發育指標都很優秀。可是有一次甜甜抱著女兒在樓下花園裏散步,在和別的媽媽聊天之後,甜甜才發現:不少6個月大的孩子都已經會翻身,甚至會爬了,但圓圓卻還不會翻身呢。意識到寶寶的運動能力比較弱,甜甜陷入了思考當中,是不是自己過份關注寶寶的營養和生活起居了,反而忽略了寶寶的智力開發和運動能力。

從那之後,甜甜開始購買一些早教育兒書藉,研究在嬰兒的早期教育當中,什麼才是最注意的,她發現:原來除了吃喝睡,寶寶還應當有適量的運動和遊戲。尤其是已經具備了動手能力的寶寶,就更應該給他們充分的活動機會,讓他們在遊戲中得到鍛煉,也得到快樂。

甜甜是個很聰明的媽媽,在了解到這些之後,她就開始和圓圓一起參加一些早教課程,通過做遊戲來激發寶寶的運動能力。在圓圓有了顯著的進步之後,甜甜又開始運用家裏的一些材料,自己給寶寶製作遊戲用具,比如,用裝過電器的廢紙箱給寶寶做一個爬行用的“隧道”,用一次性塑料杯給寶寶做一個簡易的“電話”,用鞋盒上的硬紙板給寶寶做了一個漂亮的“眼鏡框”,母女兩個總是用這些東西作為“遊戲道具”,在各種各樣的遊戲中玩得不亦樂乎……隨著圓圓一天天長大,甜甜的創意也越來越多,她發現,通過這些“遊戲道具”的製作,自己和女兒都能夠從中得到很多樂趣。有時候,甜甜一邊自己動手,一邊號召圓圓也加入進來,和自己一起,用剪刀、膠水、彩色筆來創作一些新的“遊戲道具”。在媽媽的帶領下,圓圓的動手能力進步得很快,3歲的時候,她在幼兒園入園考試中,動手能力得到了老師的表揚,老師說:“圓圓是個特別聰明的小姑娘,她除了動手能力特別強,而且比別的孩子想像能力更加豐富,拿出兩個簡單的小卡片,她就能夠編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來,這種能力是別的3歲小朋友還不具備的。”

聽到老師的誇獎,甜甜覺得很高興。她知道,這和自己兩年以來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每次遊戲的過程中,除了和女兒一起製作遊戲道具,她還在製作過程中通過講故事和編兒歌的形式教會了女兒很多知識,現在,隨便用一兩個小道具,女兒都能繪色繪色地編出一個故事來。而且,拿一張紙片給女兒,女兒還能夠折出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還給它們畫上眼睛和耳朵呢。

甜甜知道,女兒所有的進步都離不開“玩”的藝術,是有意識,有引導的玩耍,開啟了女兒的智慧之門,也讓自己的生活充滿了樂趣,充滿了收獲。

媽媽錦囊:

都說玩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創意,那麼,生活中究竟有哪些東西可以為我們所用,創造出“玩”的藝術呢?

一、紙箱

紙箱是很好的遊戲道具,直接把開口處粘合張貼一下,就可以用來做爬行隧道;如果在外盒上糊上彩色紙,再畫上圖案,還可以用做寵物的小房子;紙箱還能夠利用起來做成支架,再把孩子已經穿不了的舊衣服給支架“穿”起來,做成造型,鍛煉孩子的穿衣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