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你不等於你的大腦(1 / 3)

開悟的最大障礙

開悟(enlightenment)是什麼?

曾經,有個乞丐在路邊坐了30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經過。這個乞丐機械地舉起他的舊棒球帽,喃喃地說:“給點兒吧。”陌生人說:“我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給你。”然後他問:“你坐著的是什麼?”乞丐回答說:“什麼都沒有,隻是一個舊箱子而已,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麵。”陌生人問:“你曾經打開過箱子嗎?”“沒有。”乞丐說,“有什麼用?裏麵什麼都沒有。”陌生人堅持:“打開箱子看一看。”乞丐這才試著打開箱子。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乞丐充滿了驚奇與狂喜:箱子裏裝滿了金子。

我就是那位沒有任何東西可給你,卻要求你打開箱子看看的陌生人。我不是讓你像這則寓言裏的乞丐一樣看什麼箱子,而是叫你往一個更貼近你自身的地方看:你的內在。

我能清晰地聽到你說:“可是,我不是個乞丐呀。”

那些沒有找到他們真正的財富,也就是本體的喜悅以及與它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深刻而不可動搖的寧靜的人,就是乞丐,即使他們有很多物質上的財富。他們四處尋找成就、安全感或愛情所殘餘的歡樂或滿足,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不僅已經擁有了所有的這些東西,而且還擁有了比這些更為珍貴的東西。

“開悟”這個詞聽起來就像一些超人類成就的玄學,但是,它其實就是一種簡單的與本體合一的自然狀態。它是一種與不可衡量的、不可摧毀的事物相聯係的狀態。幾乎矛盾的是,它其實就是你自己,但又比你更偉大。它找到了超越你名字和形象的真正本質。如果你不能感覺到這種聯係,你就會有一種與自己以及與你周圍的世界相分離的幻象。你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感到自己就像一個孤立的碎片。然後,你內外部的恐懼、衝突和矛盾也隨之產生。

我喜歡佛陀將開悟簡單地定義為“受苦的終結”(the end of suffering)。在這個定義裏沒有超人類觀念的存在。當然,作為定義,它是不完整的。它僅告訴你開悟的否定性定義:受苦停止。但是,當沒有受苦存在時,還剩下什麼呢?佛陀對此沉默不語。他的沉默意味著你必須自己去尋找答案。他下了一個否定形式的定義,所以你不會認為開悟是一個超人類的成就或不可達到的目標。盡管這樣,絕大部分佛教徒仍然沒有體會佛陀的苦心,仍然相信開悟是為佛而準備的,而不屬於他們,至少在此生中不屬於他們。

關於本體(being)這個詞,你能解釋一下它的含義嗎?

本體是超越那些受限於生死的各種生命形式而永在的“至一生命”。作為無形的、不滅的本質,本體不僅超越了所有生命形式,更深深地根植於每種生命形式之中。也就是說,作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實的本質,你可以在每個當下接觸到它。別試著去掌握它的含義,別試著去理解它。隻有當你的思維處於靜止時,你才會領會它的真正含義。當你的思維處於靜止時,當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當下時刻時,你就會感覺到本體,但是從心智上我們永遠無法理解它。重新覺知到本體,並保持這種覺知體驗的狀態就是開悟。

你談到的“本體”,是指上帝嗎?如果是這樣,為什麼不直接說呢?

經過上千年的濫用,“上帝”這個詞的意義已經變得很空洞。我有時用“上帝”這個詞,但極少這樣做。這裏的濫用指的是人們在從未理解這個詞的真諦的基礎上就自以為是地去運用它,像是很了解它的樣子,或是極力地反對它,好像很清楚他們在反對的究竟是什麼似的。這種濫用就引發了可笑的信仰、結論以及自大的幻象,比如:我的或我們的上帝是唯一的真正的上帝,而你們的上帝則是假的,或如尼采說的“上帝死了”。

“上帝”這個詞已經成了一個封閉的概念。當人們說出這個詞時,他們就會構想一個形象出來,也許不會是一位白胡子的老人,但是仍然還是一個置身於你之外的人或是物,同時不免是個男性或雄性的形象。

“本體”或“上帝”或其他任何文字都不能詮釋這個詞背後無法言傳的意義,所以重要的是這個詞對你體驗你的內心是一個幫助還是一個障礙。它所指向的是超越它本身意義的先驗的現實,還是它太易於理解,而成為人們的一種信念或一個偶像呢?

和上帝一樣,“本體”這個詞也沒有解釋任何東西。然而,本體是一個開放的概念,這是它的優勢。它沒有將一個無限的、無形的東西縮減成一個有限的實體。人們不可能在頭腦中構想出一個關於本體的意象,也沒有人能夠宣稱他獨自擁有本體。它是你的本質,隻有當你感覺到臨在時,你才會立即領會到“我是”的真諦。所以從“本體”這個詞到體驗到你的“本體”,隻是小小的一步而已。

體驗這種現實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是認同於你的思維,它使人們進行強迫性的思考。不能停止思考是一個可怕的煩惱,由於幾乎每一個人都遭受著此種痛苦,而我們又無法意識到這一點,所以這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這種不停的思維活動使你無法達到內心的寧靜狀態。同時,它創造了一個虛假的自我,不斷投射出恐懼和苦難的陰影。在下麵的章節裏我們將詳細討論這個話題。

哲學家笛卡爾認為,在他寫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時,他已經找到了真理。實際上,他表達了一個最基本的錯誤:將思考視為存在並且認同於思考。強迫性思考者(其實幾乎每個人都是)活在一個分裂的狀態——一個充滿了問題和衝突的瘋狂而複雜的世界、一個反映了我們大腦越來越分裂的世界。開悟是一個圓滿的境界,合一而和平,與生命以及它所顯化的世界合一,同時,與你最深的自我的未顯化的生命,也就是本體合一。開悟不僅是痛苦和身心內外衝突的終結,也是思考的終結,這將會是一次不可思議的解放!

思維認同創造了一連串的概念、標簽、意象、詞語、判斷和定義,阻礙了你所有真正的關係。這些東西擋在你和你自己之間、你和其他人之間、你和自然之間、你和上帝之間。就是這些思維創造了一種孤立的幻象,你與其他人完全分離的幻象。因此,你忘卻了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在我們肉身表相看來是與眾生分離的情形之下,你其實是與萬物合一的。當我說“你忘卻了”,我指的是你已經無法感受到“合一”這個不證自明的事實。也許你相信它是真的,但是你無法感覺到它是真的了。一個信念也許可以被遺忘,但是,你一定要親身驗證它,它才能真正地解放你自己。

思維已經變成了一種疾病。當事情失去平衡時,這種疾病就會發生。比如,體內的細胞分裂和繁殖本身沒有任何錯誤,但是當這個過程不顧整個有機體而持續地快速增生時,我們就會得病了。

注意:如果思維被正確利用的話,它將是一個超強的工具;但如果利用不當,它的危害則相當大。準確地說,不是你利用思維的方式不對——基本上你根本沒有利用它,而是它在利用你。這就是一種病態。你認為你就是你的思維、你的大腦,其實這隻是種幻覺,這個工具已然控製了你。

我不是很讚同你的說法。雖然像大多數人一樣,我常常漫無目的地思考,但是我仍然利用我的大腦完成了許多事情,一直以來我都是這樣做的。

你能解答一個填字謎語或製造一顆原子彈,並不能說明你利用了你的大腦。就像狗喜歡啃骨頭一樣,大腦喜歡思考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它要去玩填字遊戲和製造原子彈的原因。你或許對這兩個活動都不感興趣,讓我這樣問你吧:無論何時,當你想從思維中解放出來的時候,你能做到嗎?你找到了停止思考的那個按鈕嗎?

你是說完全停止思考嗎?不,我做不到,一兩分鍾或許還可以。

那麼,就是你的大腦在利用你了。你無意識地認同了它,所以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它的奴隸。這幾乎就像你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它所俘虜,所以你認為思考問題的這個實體就是你自己。從思維中解放出來的開始就是認識到你不是一個思考問題的實體——思考者。認識到這一點能使你很好地觀察這個思考者。在你觀察這個思考者時,一個更高層次的意識就被激活了。然後,你會開始意識到有很大的一片超越思想的智性,思想隻是這個智性的一個小方麵。你同樣還會認識到所有真正重要的事情,如美貌、愛情、創造力、歡樂、內在的寧靜等,都來自大腦之外。你開始覺醒了。

從你的大腦中解放出來

“觀察思考者”的準確含義是什麼?

當某人去看病時說“在我的腦海裏有一個聲音”,他或她很可能就被送去精神病醫院了。事實是,幾乎每個人都會以相似的方式在他們的腦海中聽到一種或幾種聲音:這就是所謂不自主的思考過程,你卻沒有意識到你有阻止這種獨白或對話的力量。

在街道上,你可能會遇到不斷喃喃自語的“瘋子”。其實他的行為與你和其他“正常人”區別不大,隻是你們沒有大聲說出來而已。那個聲音不停地在評論、推測、批判、比較、抱怨、選擇好惡等。這種聲音可能與你當下所在的情況無關,它可能是關於過去或未來的一些事情,它可能是在回憶往昔,或是在幻想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它經常想象事情可能會出差錯,或產生不利的後果,這就是杞人憂天。有時這種聲音還會伴隨著一些視覺意象或“心理電影”。即使這種聲音與現在的情況相關,它也會以過去的形式來解釋它,這是因為聲音屬於你被製約了的大腦,它是你過去的經曆以及你繼承下來的集體文化思維模式的結果。所以,你以對過去的看法來判斷現在的事情,一定會得到一個完全被歪曲的理解。這個聲音是人類自己最大的敵人,這是毫不誇張的。許多人在大腦的折磨下度過一生,任由它攻擊、懲罰,並耗盡生命的能量。這就是數不清的災難、痛苦以及疾病產生的原因。